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三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袁家村带贫困户共同富裕

2020-10-26 14:54:32 来源:央广网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袁家村村史(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央广网咸阳10月25日消息  地处礼泉县烟霞镇以北的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286人的小村子。历史上,袁家村是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袁家村通过平整土地、打井造渠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八十年代,袁家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一跃成为陕西著名的“小康村”;九十年代后期,村上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系为集体致富、村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讲解扶贫模式(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现在的袁家村,没有贫困户。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周边200户贫困户600多人在袁家村实现了从脱贫到增收再到致富。”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向记者介绍袁家村的扶贫方法,有三种模式。

首先从实际出发,袁家村专门成立了陕西礼泉关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目前与陕西信合、邮政储蓄银行对接,对有意愿及诚信正常的周边100户贫困群众进行扶贫贷款,将贷款以股份的形式在袁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入股,进行保底分红。

辣子坊(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创业平台扶贫。在袁家村一些主要的街道提供将近100个摊位。“贫困户种的苹果、家里养的鸡下的蛋都可以在袁家村提供的平台上进行销售。”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说。东周村人周秀玲在袁家村的辣子坊就业,给自家带来了不少收益,“我老汉也在袁家村的摊位上卖水果,一个月能收入一两千元,不仅是我们村,周边很多村的人都来袁家村打工。”

挑拣辣子(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民间艺人李阳阳是安庄村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袁家村开起了铜铺。从刚开始的没有销路到如今销量越来越好,李阳阳回忆,之前袁家村每个月给了补贴,这样坚持了一两年,后来销路才慢慢打开了。

李阳阳展示自己制作的铜壶(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除此之外,贫困户还可以到袁家村的商户进行就业,让贫困户有合适的岗位,有固定收入,实现稳步脱贫。烟霞镇西屯村的高勉良妻子患有小儿麻痹,没办法干重活,袁家村为高勉良提供了工作岗位。2017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盖了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袁家村景区布艺工坊(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经过十年的发展,袁家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年旅游接待量6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十万元以上,吸纳三千多人就业,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实现增收。

(记者郑皓月)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0-10-26 14:54:32 【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三种模式助
【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三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袁家村带贫困户共同富裕
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向记者介绍袁家村的扶贫方法,有三种模式。[详细]
2020-10-26 14:54:16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养老金连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养老金连续增长 多数城市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多数城市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详细]
2020-10-26 09:49:20 谁来帮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
谁来帮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
当今社会,手机等智能设备似乎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详细]
2020-10-26 09:17:07 “适老化家电” 满足老人生活智能化需
“适老化家电” 满足老人生活智能化需求
在我国,老年人已经成为家电产品最重要的消费群体和使用群体之一。但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有些家电产品为老年消费者带...[详细]
2020-10-26 10:18:03 合肥高刘街道纪工委(监察室)跟踪督查
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纪工委(监察室)坚持做到街道党工委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坚持管好关键人、...[详细]
2020-10-26 09:08:03 安徽文一险胜武汉连续第6个赛季开门红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 10月25日,2020年NBL大幕正式拉开。卫冕冠军安徽文一地产队...[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