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北上广深”似乎是年轻人们就业的第一选择,但90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吕老师选择逆流而行,回到山东老家,成为了一名“果农”。
返乡的决定并没有让91年的吕老师花费太多精力去思考,在她看来:“不是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工作才叫实现人生价值,能够把一件事做好做精让我觉得更有意义”。
如今,吕老师不仅自己回到了乡村,还以名为“小姐姐说果树”(快手ID:V15254179380)的快手主播身份,分享农技知识,带动更多果农增产增收。从返乡青年到快手农业领域创作者,吕老师在故乡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也让更多人在她的镜头里看到了这片飘着果香的土地,看见了新时代乡村的全新面貌。
名校毕业后,她选择“激流勇退”
“毕业后我在北京找过几份工作,毕竟是大城市嘛,但工作起来感觉整个人都很浮躁,不是很满意自己的状态。”短暂挣扎过一段时间后,吕老师想通了:“小富即安,人也不一定非得扎根大城市。”
2016年,硕士毕业不久的吕老师回到了老家山东济南,“刚回来时考过公务员、老师,也尝试做过一些家周边稳定的工作”。没事时吕老师大多是半学习半务农的状态,在一次帮父亲打理果园的过程中,看着林中飞舞的蜜蜂,闻着混着果香的清甜空气,吕老师想,既然无法割舍这片土地那为何不留下来呢?
“从爷爷那一辈开始,我家就在经营果园,我更是从小在果园长大,耳濡目染接触了很多管理果树的知识,对此也一直很感兴趣。”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吕老师正式接手家中经营了几辈的果园事业,全身心投入进果园管理,“跨界”钻研起了果树种植的学问。
一条短视频打开果树种植“格局”
尽管祖孙三代都从事果园经营,但打药杀虫、树形管理、产果量管理......样样都是学问。为了更好的管理果园,吕老师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果树的种植技法,在此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快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吕老师在快手刷到了一条很火的农技知识讲解视频,受此启发,她萌生了通过短视频纪录果园管理过程,和更多人交流农技的想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2018年12月,吕老师抱着尝试的心态在快手上发布了几条记录果树施肥、打药过程的短视频,平均每条仅有几百播放量的成绩给她结实地泼了盆冷水。
没有创意十足的脚本策划、没有精致的布景,吕老师仅有一片长满果树的林子,有限的条件下怎样才能让视频吸引更多观众呢?一次尝试,让吕老师的短视频创作事业迎来了转机。
一条由她出镜讲解果树种植技术的视频爆火,一夜之间收获了七万播放量,吕老师也因此摸到了制作短视频的门路:通过实景拍摄和真人出镜,快速有效地传达干货知识。
此后,她的每条视频都延续此种风格,在果园里实景讲解农技知识,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当时每天都能涨粉一千来人,来快手2个月左右粉丝量就达到了6、7万人。”
一场由“云课堂”引发的“野性学习”热潮
人气的飙升,促使吕老师开始系统地规划起自己的短视频内容。
“果树管理的步骤是根据农时来的,每个季节果农们关心的问题都相差无几,冬天讲修剪、春天讲嫁接...... 大家关心什么,我就讲什么。”
一直以来,传统线上的科普文章很难满足果农们对农技的需求,而吕老师这样的快手农技科普创作者的出现正好误打误撞补足了这一短板。对于农技科普主播来讲,如何种好果树也变成了一件需要不断学习的事。
“我会参加很多农技培训会,还联系过在农业大学上学的同学给我邮寄一些相关的教材,闲暇时也会在快手短视频平台观看一些其他农技老师的讲解视频。”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吕老师更坚信,“基础理论固然关键,但农技最终还是要看实践效果的,说出来和做出来还是两码事”。
因此吕老师把自家的果园当成了试验田,将自己累积的理论付诸实践,再把实用的专业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语,在快手上分享给果农们。从果农们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出发,实打实地给出解决方案,吕老师的“农技小课堂”吸引了不少“学员”,并在快手用户间口口相传。
“有一位枣阳的果农粉丝,他每天都把我的快手视频分享到他们村的群里,还和我说现在他们村子和隔壁村子的果农都在跟着我的视频学习种果树。”有扎实的农技基底,吕老师的好口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还有居住在海外的华人通过快手联系到她,咨询果树的相关问题。
让吕老师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来自山东泰安的果农,这位果农从2018年开始关注她,那时果农家里只有一两棵树。几年中,在吕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这位果农如今经营着50亩的桃园,果树事业欣欣向荣。网络桥梁一线牵,他们也成为了现实中的朋友,每年都会到对方的果园里交流学习,品尝当地的土特产。
内容为王的时代,短视频已经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其高信息密度和灵活的特质,更适合用户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快手垂直化、精细化的运营,也让她的视频能够最精准地投放给有需求的果农,让他们能够更快速地掌握所需要的信息。
让“农技”走的更远
随着吕老师的名声越来越大,十几秒的短视频已经不能满足果农粉丝们飙升的学习需求,她开始尝试拍摄几分钟的长视频,并制作出了一些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付费内容,涵盖果树修剪知识、如何施肥打药、春季栽树技巧等。
以梨树的视频为例,吕老师去了七八个果园实地考察,将种梨树的果农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最后形成一系列教学视频,“种梨树所能遇到的问题,在我这基本上都能找到答案”。
同时,她也开通了快手直播,大多时候吕老师都在直播间与来自天南海北的果农们进行技术交流,粉丝们在评论区询问的果树种植问题,吕老师也会耐心地为大家一一解答,并向大家推荐自己的付费内容。
“付费内容的价格一般都是9元钱,很便宜,大家看完视频很容易就能理解,跟着做就好了。”此外,她还在快手经营起了自己的小店,一份份的农艺工具、肥料都是自己亲手打包的,只为了给农民朋友带去价格最优惠的高品质农资。
与此同时,快手的短视频创作事业也在其他方面提升着吕老师的个人收益,“现在我家果园的果子又大又漂亮,较此前的售价每斤提升了2、3元钱,整体算下来,每年收入提升了20%左右”。还有很多规模较大的果园也会通过快手联系到吕老师,希望得到技术指导,“这也是快手带给我的额外收入”。
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撬动了乡村生活,农民们可以拿着手机,在山林、田间和村里的土路上直播,展示自己的劳动技术和乡村风貌,而快手坚持普惠的价值理念,也让农民们成为乡村生活的定义者。在吕老师看来:“快手平台的辐射面很大,通过快手平台,我能让我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比我每个月额外多出的收入要更让我有成就感。”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吕老师深刻地理解农技推广对于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曾经有位菏泽的老铁邀请我去看他家那边的杏树,200多亩政府扶贫下发的杏树因为农民们缺少专业农技知识,产果量很少,由此看来农技的推广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讲有多重要。”而如今,吕老师借助短视频和直播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果农们带来了希望,让更多遭遇技术困境的乡村焕发出了新活力。
对于未来,吕老师计划继续坚持创作快手农技科普视频,将其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进一步丰富视频作品,提升粉丝精准度,用农技为更多人的生活带来改变。
读书不是为了离开乡村,而是为了帮助家乡发展得更好,乡村也从未被抛离新商业与新技术之外,互联网正在成为全新的桥梁,连接着五湖四海的人们。
而吕老师的故事,只是快手上三农主播群体的一个缩影。据《2021快手三农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快手新增三农原创短视频突破2亿条,三农创作者生产的短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10亿,短视频日均消费时长超过900万小时,平均每2.2秒就有一场三农直播,直播日均观看时长超过300万小时。蓬勃发展的内容生产也加速了快手三农变现,2021年,每2位快手三农创作者就有1位在快手获得收入。
在急速流转的时代,以吕老师为代表的返乡新农人,正借助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向大家展现着最真实的精神风貌,讲述着新时代的乡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