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2017年,严其伍被组织上选派到宿州市泗县大杨乡三时村任驻村工作队专干。驻村以来,严其伍把村民当亲人、以扶贫为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他一心扑在村里的发展上,帮助村里深挖穷“根”,多方搜集致富信息,积极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被三时村村民亲切地称为村里最年轻的贴心干部。
刚开始驻村时,村里没有人看好这个年轻人。有一次,一辆渣土车把村里道路压坏了,路边的自来水管断裂,水流不止,
可能因为渣土车车速太快,周围群众都是敢怒不敢言。这时候,严其伍第一时间出现在被压坏的道路中间,毫不畏惧阻止住了碴土车作业。接着两辆、三辆……不多久村里群众也都来了。随后碴土车施工方经理来了,立即安排人员把自来水修好,并承诺一天之内把破损严重的道路修复。自此之后,三时村的群众都对这个上面下来的扶贫年轻人另眼相看。
三时村2014年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村时,全村共有贫困户144户48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1%。这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严其伍对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的扶贫政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贫困情况,有的放矢开展扶贫帮扶工作,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一户一策脱贫方案。
“村里贫困群众都是有感情的,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我会用心和他们交流相处,帮扶他们发家致富奔上小康生活。”
严其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走访入户,或是入户讲解,或是田间地头闲聊,都不忘给贫困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也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群众满意度。
贫困户严庆申,因儿子患有尿毒症致贫,现在发展养牛业,已经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贫困户时虎,本人因残致贫,现在是小有名气的大蒜种植大户,开始带领亲邻种植大蒜,相比小麦每年收入翻一番;贫困户朱军,因残致贫,承包土地种植近50亩高粱,收入比黄豆高出不少......在驻村工作队和严其伍的真情帮扶下,三时村一户户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脱贫成效十分明显。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为了做好帮扶村的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严其伍和驻村工作队可谓煞费了一番苦心。最终,三时村猕猴桃基地成功落地投产。三时村猕猴桃基地是泗县重点扶贫项目,该基地位于三时村孙场组县道X053路边,交通便利,占地面积近百亩,总投资100万元,如今,可为村集体年收入创收20万元,带动贫困户12户45人,贫困户年增收近3000元,带动一般农户21户88人,一般农户年增收近1500元。“要没有像小严他们这些扶贫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我这个猕猴桃基地怎么都不能这么快建成,真得感谢他们这些上面下来扶贫的好干部!”猕猴桃基地承包商时昌同深有感触地说。
同时,依托原单位泗县交通局优势,严其伍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扎实推进三时村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三时村,伴随着扶贫措施的深入落实,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饮水、住房、卫生等基础条件日趋向好,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明显得到了改变,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致富路上信心倍增。
在三时村,只要一提起严其伍,群众都竖起大拇指夸赞说,小严是个有情有义的扶贫好干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必定有所作为,给三时村的父老乡亲们留下我的一份无悔扶贫岁月,给党和组织交上一份合格答卷。”这是严其伍同志一篇驻村日记上所写的一段话,这也正是他勤勤恳恳扶贫驻村的真实写照!
三时村现已脱贫出列,但距离小康目标实现还有一定距离。现在的严其伍,正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为科学规划建设三时村扶贫油厂项目建设忙得不可开交。“目前厂房设计图纸已经出来,正在稳步建设中,预计年内建成投产,预计年利润超20万元,可带动就业20人以上。”谈到未来三时村的振兴与发展,严其伍信心满满。(贺微微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