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副刊 > 正文

渔梁坝的水声 竹山书院的书声

2022-09-13 09:17:49 来源:《安徽文旅》   编辑:杨蕊   

雨后渔梁坝

渔梁坝水流潺潺

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练江,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始建于隋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渔梁古街,走过百步台阶,远望着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气势如虹。

河水兵分几路,哗哗作响,好似千军万马。走近渔梁坝,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渔梁坝用料讲究,皆数吨花岗岩层层垒筑而成。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跨江而卧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然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精神,成就十大商班之首的赫赫徽商。胡雪岩、江春,数不清徽州商人,在轰鸣水声中自此启航,奔向五湖四海。

徽商敦厚儒雅,物质丰厚后,注重文化。古徽州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美誉。歙县雄村就是一个文化昌盛的村落。

雄村东临渐江,北枕城阳山,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明清两代,雄村曹氏有进士、举人53名,其中著名的有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曹振镛等。

这些名流升入仕途都起步于建于雄村桃花坝上的竹山书院,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慕名来此讲学,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这是曹文埴为竹山书院所题的正厅联。

竹山书院是留存至今保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主入口为四柱三楼砖门楼,门额“竹山书院”四字,传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所书。

整个建筑分为讲堂和园林两部分。主要建筑有清旷轩、文昌阁、百花头上楼、眺帆轩等。竹山书院设计巧妙,还运用多种手法拓深意境,将书院园林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栽杏象征杏坛讲学,植桂以寓“蟾宫折桂”,因培养了许多人才,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渔梁坝的水声、竹山书院的书声,在岁月的风尘中不息于耳,徽音流转,文脉传承。

胡建斌/文 桂迎生 苗地 汪平徽 樊鑫 沈光洪 汪钧/图 据《安徽文旅》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