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了不起的成昆铁路!一站一碑祭先烈,一隧一桥谱新篇|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

2021-05-29 21:27:02 来源:国资小新   编辑:秦缘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月15日起,“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横跨大江南北,按区域分为东、西、南、北、中5条线路陆续开展采访,前往浙江嘉兴、陕西西安、四川成都、贵州遵义、江西赣州等20地,对多家国有企业40余个点位进行深入采访报道。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组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深入中央企业红色资源、生产一线,回顾报道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红色历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宣传先进典型,讲好央企故事,展现国企“六个力量”地位作用,传承弘扬蕴含家国情怀、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国企特色的时代精神。

 

5月25日——5月29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第二条采访路线前往四川成都、四川德阳、四川乐山、贵州遵义等地,通过重温三线建设的火红岁月,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向公众展示从三线建设走向新时代的国有企业风采。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
一条千余公里的钢铁长龙
盘卧在祖国西南的山川之间
12年艰难施工,36万人前赴后继
124座车站,百万米长轨共同串起了
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成昆铁路
如今,建设中的新成昆铁路正穿山跨河
再续世界铁路修筑史上的“传奇”故事
今天小新带大家一起
探访新老成昆线上的央企记忆
在“一公里一忠魂”的铁道兵精神中
感受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坚守与担当
 

打破“筑路禁区”

成昆铁路驶出一条奇迹之路

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的交通大动脉,是首都通往大西南的重要纽带,是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并称20世纪三大奇迹。
成昆铁路全线1096公里,从海拔500米左右的成都平原起,逆大渡河、牛日河而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马拉达隧道,沿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峡谷,再溯龙川江上行至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
有500多公里区段位于地震烈度7-9度地区,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穿越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复杂山区,被外国人视作“筑路禁区”。
▲ 1964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强调:“要搞第三线基地,大家都赞成,要搞快一些;如果材料不够,其它铁路不修,集中修一条成昆路”。
1958年7月,历时多年选线、补测和重点工程施工文件初步设计,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率先全面动工建设。中国人打破多国专家断言的“铁路禁区”,向“露天地质博物馆”勇敢进发。随后,成昆铁路历经多次停歇工,于1961年5月再次上马开工,并在1964年“大三线”建设号召下掀起规模空前的施工高潮。
 
1964年8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铁道兵5个师扩编至18万人,全面向成昆集结,投身成昆铁路建设大军。
▲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正式通车,在西昌举行通车典礼。
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到1970年,有超过2100名铁道兵牺牲在了筑路一线。30万铁道兵,以“一公里一忠魂”的无畏付出,打通了这条川滇大通道,留下了铁路史上浓墨重彩的“ 成昆精神”,结束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2000万人行路难的历史。
昆铁路通车日也是攀钢的出“炉”日,经由成昆线源源不断运出的攀钢不仅打造了攀枝花神话,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航天重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需的原料、装备等,也均依靠成昆铁路进行运输。
▲ 一列货运列车行驶在大渡河畔的老成昆铁路棚洞。注:棚洞一般是在落石多发(或可能塌方)的路段用来保护行车或行人安全的棚式洞子。
从1970年至今,运营半个世纪,成昆铁路重任不减,以“一线之力”为祖国国防、西南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当高铁飞奔在中国大地,“绿皮车”缓慢而坚定地行驶在成昆线上,穿行于人迹罕至的大小凉山。

 

今年69岁的四川乐山人袁庆祥,在成昆铁路轸溪站做安保工作已经30多年。看着一列列行驶的列车,他感慨道,“自从有了成昆铁路之后,我们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村寨,大人、小孩儿都能坐着火车去看看大城市的繁华,而且还可以把我们的农特产带出大山。”

探访老成昆

一站一碑祭奠英雄先烈

1966年,成昆铁路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轸溪乡设站。轸溪车站虽然是一座五等小站,却承载着厚重的“成昆精神”。
▲ 车站工作人员正在等待列车驶入轸溪车站
在车站站台前方,一棵极具纪念意义的桂花树每年花期时节仍然桂香四溢,而栽植这棵桂花树的是轸溪车站第一任站长董云。如今,董云早已退休,当年的小树苗也长成了大树。这颗手植桂花树,见证成昆铁路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无数像董云一样为了成昆铁路奉献青春的铁路人。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