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费率降为零 并不代表零收费

2022-02-17 09:29:4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随着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银行理财迎来全面净值化时代,净值波动成为常态。投资者挑选理财产品不能像过去那样仅考察产品收益率的高低,而需要同时参考多项指标,费率指标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费率优惠吸引投资者,是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对冲产品业绩波动市场负面情绪的锦囊妙计。“资管新规前,实际上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高于预期收益率,但银行不会主动告知客户。”一名业内人士透露。

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的费率信息通常不会出现在产品海报中,而是被理财公司“藏”在了产品说明书内,这很容易被理财投资者忽略。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通过“货比三家”,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提高了未来可能获取的投资收益。

2022年1月以来,日照银行、华夏理财、招银理财等至少10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下调旗下理财产品费率。2月15日起,招银理财招睿港币增利一年封闭4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实施阶段性优惠,固定投资管理费由每年0.20%降至每年0.05%。

部分理财产品费率甚至直接降为零。如1月13日,日照银行发布公告称,计划对黄海万利宝(21180206期)年聚财一年定期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等3只理财产品第二投资周期的销售费、管理费都降至0%。

理财产品费率降为零,并不代表零收费。翻阅多支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各类型银行净值型产品超额业绩报酬均较高,收取比例在50%~95%之间。

投资者支付的费用,并不止固定管理费和销售手续费。费率优惠的本质是为了冲淡资管新规后,产品业绩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加大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银行调低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并不等于投资者就一定能享受低费率。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在销售成本和托管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收费标准有限。因此,超额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便成银行理财业务的一大收入来源。

时代周报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