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安徽大学“文博史者”实践队创新开展徽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2025-08-19 13:17:23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潘妥   

2025年7月至8月,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文博史者”社会实践队联合安徽博物院、桐城市博物馆,深入合肥、桐城两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团队以“高校-博物馆-基层”三方联动模式,通过沉浸式课程、数字化传播及城乡普惠服务,助力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徽商智慧:从账本到版画的文化解码

7月30日,安徽博物院徽学堂内,实践团队开设“贾而好儒:徽州商人的故事”课程。历史学院刘子悦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徽商与屯溪老街的历史背景,包括徽商的起源和他们如何在屯溪老街发展壮大。以安徽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石权与天平,介绍徽商诚信的精神;通过徽商牌匾、古徽州书院及徽商小故事,生动阐释徽商的“贾而好儒”。课程创新融入“珍珠泥木版画”手工环节,学员以“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为主题为版画填色,在艺术实践中感受徽州非遗的魅力。实践队员以安徽省博物院馆藏文物为素材,原创设计了多款文创明信片,在活动期间进行发放,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传统文化。

▲图为参加安徽省博物院徽学堂的小朋友认真听讲

桐城文脉探索:解码文学基因

8月8日,实践团队转赴桐城市博物馆策划“寻脉文都:桐城派大揭秘”公益课堂。立足桐城“文都”底蕴,历史学院俞科祥以束脩六礼为切入点,引出桐城古文派,介绍其代表人物,利用清晰的图示讲述桐城派的传承关系。活动同步发放“清御赐虎钮铜印”“宋青白釉博山炉”等AR明信片,游客通过扫描探索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

▲图为AR文化明信片

创新教育模式:讲小朋友听得懂的文博知识

团队发现,目前大部分博物馆的讲解都是针对成人听众开发的,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小朋友来参观,则存在“知识壁垒”的问题。团队依托安徽博物院与桐城市博物馆藏品,开发了数节针对6—14岁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课堂,在安徽博物院、桐城市博物馆开设活动课程,吸引了超150人次参与。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基层”三方联动优势,将高校学术资源转化为沉浸式课程。实践范围从合肥到桐城,在多地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社教课堂,创新了历史文博教育模式,为传播知识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桐城市博物馆开展徽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安徽大学“文博史者”实践队以青年之力搭建古今对话桥梁,让沉睡的文物在青少年心中焕发新生,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注入青春动能。 (刘子悦 俞科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