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陈超,合肥市行知实验中学七年级体育老师。
教育感言:读书能使人心灵纯洁,变得高尚。
《史怀哲传》读书笔记
读完《史怀哲传》,我深感震撼与敬佩。这本传记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史怀哲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神学家、医学家和和平斗士的崇高精神,更让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教育、人生的关系。史怀哲的一生,是献身与服务的象征,是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定追求,是为人类福祉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史怀哲的生命故事对我有着深刻的启示。他早年深受哲学、神学和医学的影响,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思想养料,而这一切并非仅仅为了个人的学术成就,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他的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更体现在他的一生实践中。他立志30岁之后将生命奉献给服务于他人,特别是在非洲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了“身教重于言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史怀哲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动了我,他并不将自己定位为远离世俗的学者,而是主动走入社会,走进贫困和苦难的地方,去体会、去改变。这种跨越学术与现实的深刻转化,使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人生价值。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命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使命感。
读史怀哲的传记,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为应试教育所困扰,而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和社会担当的人。史怀哲的行为和理念让我明白,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史怀哲一生的实践展现了深厚的信仰与人文精神,他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人类自由与和平的追求,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尤其是在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史怀哲并没有因为荣誉而停下脚步,相反,他继续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理念,这份无私奉献与自我牺牲的精神,让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深深的震撼。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责任和爱的种子,帮助他们理解“为他人而活”的崇高意义。
在这本传记中,我看到了一个知识与行动并重的伟人,他不仅仅通过教义和理论来启发人们,更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信仰与理想的力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勇于实践,并时刻以史怀哲为榜样,努力让教育回归到最根本的服务与奉献上。
读完《史怀哲传》之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从中汲取了力量。作为教师,我更应当践行史怀哲的精神,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也不忘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他们的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人文基础。这是史怀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史怀哲传——唯独这样的人》简介:作为20世纪“伟人中的伟人”,阿尔伯特·史怀哲既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和伟大的行动家。他在青年时代就拥有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史怀哲这个名字几乎已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在年少的时候,他便被非洲人民的苦难所震撼,因此,21岁时他立下志向:30岁之前为学术和艺术而活,30岁之后为直接服务于人而活。1953年10月,因为对人类自由与和平的热爱,以及在为非洲人民服务上所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史怀哲获得了195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史怀哲传》以丰富细腻的文笔,真诚地讲述了史怀哲伟大而传奇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引导作用。
新闻链接: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合肥市行知实验中学秉承“书香育人、以文化人”的书香校园理念,营造“领导带头学,老师主动学,学生喜欢学,家长参与学”的学习氛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泓清泉不断拓宽校园的阅读之路、师生的成长之路和学校的发展之路,打造行知实验清新、愉悦、典雅的育人生态。
春风拂卷,墨韵流芳。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合肥市行知实验中学以书香为纽带,举办了教师读书心得分享活动。书籍,是文明的火种,亦是心灵的舟楫。从经典著作的智慧启迪,到教育实践的躬身反哺,一字一句皆是师者深耕的注脚。愿这场分享成为思想的涟漪,让阅读的力量在校园蔓延,让教育的温度随文字抵达更远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聆听师者之声,赴一场关于成长、热爱与传承的对话。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