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网评 > 正文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以基层担当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2025-09-23 22:21:27 来源:   编辑:曹凌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清晰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洞见将伟大抗战精神高度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仅是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精神丰碑,更是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行动指南。站在新时代的乡村地头、社区巷陌,广大基层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魂,把“爱国”落在为民办事的实处,把“气节”融在坚守岗位的日常,把“气概”用在破解民生难题的攻坚中,把“信念”铸在扎根基层的坚守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担当。

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把准基层为民服务方向。抗战岁月里,爱国是北平学生街头振臂的呐喊,是华侨跨越山海的倾囊支援,是太行村民推着独轮车穿梭前线的坚守;而在如今的基层一线,这份赤子情怀早已化作“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的自觉,是包村干部翻山越岭摸清脱贫户的增收瓶颈与振兴诉求的细致,是社区网格员深夜调解邻里矛盾的耐心,是农技员蹲在田埂传授种粮技巧的热忱。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连接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基层干部的赤子情怀,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走访台账上的每一笔记录,是群众脸上的每一抹笑容。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行动自觉,在政策宣传、民生保障、矛盾化解的每一个环节,都紧扣群众需求,让赤子情怀在基层沃土中扎根生长,成为服务群众的“定盘星”。

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的民族气节,守住基层责任底线红线。抗战时期,杨靖宇将军胃里的树皮草根、白文冠老人以绝食明志的坚守,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气节;如今在基层,这份浩然正气是面对违规诉求时“政策红线不能碰”的坚定,是遭遇人情干扰时“群众利益不能损”的执着。有村干部面对违规占地的说情者,顶住压力拆除违建还地于民;有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拒绝“熟人插队”严格按流程登记;有乡镇纪检干部面对“微腐败”线索,不回避不敷衍一查到底。基层工作直面矛盾、常遇诱惑,基层干部更要传承抗战英烈的浩然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小事小节上坚守原则,不做“老好人”、不当“和事佬”,以一身正气守护基层风清气正,让“刚正不阿”的正气成为守护群众利益的“护身符”。

以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攻克基层民生堵点难点。抗战时,平型关大捷的近距离拼杀、百团大战的殊死攻坚,彰显了中国人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而在今天的基层,这份奋进锐气就是面对民生难题时“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是解决群众痛点时“不解决不罢休”的韧劲。在乡村振兴中,驻村工作队为帮村里发展产业,四处奔波找项目、引技术,让闲置土地变成“致富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听诉求,反复协调施工方调整方案,让破旧楼道焕新颜;在防汛救灾中,基层干部冒雨转移群众、加固堤坝,哪怕浑身湿透也绝不后退。基层的问题多是“针头线脑”的小事,却是群众“心头挂念”的大事。基层干部要拿出“敢打必胜”的劲头,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主攻目标”,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在破解“喝水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的过程中,彰显基层担当,让“迎难而上”的锐气成为服务群众的“冲锋号”。

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的必胜信念,扎根基层深耕民生事业。抗战岁月里,东北抗联在零下40度严寒中坚持游击、八路军在敌后开展大生产运动,用“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击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如今在基层,这份坚韧意志是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的坚守,是面对繁琐工作时“不厌烦、不浮躁”的执着。有驻村干部推广新品种农作物初遇失败,却反复做试验、讲成效,最终让村民主动跟随种植;有社区网格员做人口普查时遭遇居民不配合,却白天上门、晚上整理,耐心解释政策完成登记;有乡镇干部推动厕所革命时面对村民抵触,却通过示范带动、现场讲解,慢慢改变村民观念。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基层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定下来的民生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以“锲而不舍”的意志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让“久久为功”的意志成为服务群众的“压舱石”。

历史的烽烟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永不过时。对基层干部而言,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就是把赤子情怀化作为民服务的行动,把浩然正气化作坚守原则的底气,把奋进锐气化作破解难题的勇气,把坚韧意志化作扎根基层的定力。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社区服务的窗口前、在民生保障的第一线,基层干部当以热血担当绘就民生幸福图景,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基层沃土上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何川)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