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皖企 > 正文

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产城融合新标杆 创新发展强引擎

2025-07-11 09:01:36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孙晓帆   

千帆竞发势如虹,奏响江淮最强音。当前,安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实干担当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安徽省发改委指导下,市场星报社、安徽画报社、安徽财经网联合推出《“十四五”安徽重点建设项目巡礼》专栏专版,聚焦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成果,全媒体报道展示安徽人民的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安徽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推出《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产城融合新标杆 创新发展强引擎》。

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

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航拍

入驻企业申东机械

入驻企业金凌仪器

入驻企业普锐斯

入驻企业创胜机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座横跨深圳、马鞍山两地资源优势的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作为安徽省发改委重点建设项目和马鞍山市科技创新“一号工程”,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以25亿元总投资、200亩产业用地的宏大规模,构建起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圈。这座由深业集团与马鞍山市政府携手打造的产业地标,正以“产城融合3.0模式”重新定义长三角产业升级路径。

跨区域合作的“深马样本”

据介绍,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以深业集团“产城创新建设者、幸福民生运营商”的理念为引领,正通过精准的产业定位、高效的资源整合与完善的配套体系,成为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新引擎。

“这是深圳经验与马鞍山禀赋的化学反应。”慈湖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项目现场介绍,产业园依托深业集团40年产业运营积淀,创造性提出“深圳研发+马鞍山转化”“湾区资本+长三角制造”的协同机制。作为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深业集团携旗下63座产业园区的成熟经验,为项目注入全链条产业服务基因。

数据显示,该项目一期建设的18栋高标准厂房已实现25%预招商,其中来自深圳及长三角地区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5%。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1小时长三角产业圈’的独特优势。”首批入驻企业科睿微电子负责人表示,园区距南京禄口机场仅60分钟车程,宁马城际S2号线开通后,到南京南站的时间将缩短至25分钟。

硬核配套构筑产业生态圈

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规划用地约200亩,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期用地100.66亩,投资11亿元。项目规划建设20栋单体建筑,包含18栋高标准框架厂房、1栋7层人才公寓及1栋配电设施。紧扣马鞍山市“3+1”主导产业集群规划,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两大方向,依托深业集团在工业科技产业园领域的开发、招商及资源整合优势,聚合长三角、珠三角优质科技产业资源,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都市型创新科技产业集聚示范区。

走进园区建设现场,7层人才公寓的钢结构已拔地而起。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负责人透露:“除标配的5G智慧园区系统外,我们特别配置了3000平方米共享实验室和产业基金对接中心,这是深业‘科技园区+金融资本+孵化加速’三位一体模式的落地实践。”

这种生态构建能力源自深业集团的深厚积淀。截至2024年,该集团运营的产业园区已培育上市企业202家,其在天安数码城打造的“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成功将初创企业孵化周期缩短30%。马鞍山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产业园导入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涵盖政策对接、技术转化、人才培育的创新雨林系统。”

交通动脉激活区位价值

在最新发布的《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中,深马产业园所处的慈湖高新区被列为“宁马一体化先行区”。项目所在的“两纵两横”交通网正加速成型:东侧宁马高速扩建工程将于2025年竣工,西侧长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上海洋山港。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显示,2026年通车的宁马城际将在园区3公里处设立站点。

“这里每平方米厂房租金仅为南京的60%,但人才储备质量相当。”苏州某智能装备企业招商总监算了一笔账:通过沪武高速转运原材料,物流成本可降低18%。目前,园区已与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年输送技能型人才超800人。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标杆

在产业园智慧运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能耗、安防、企业服务等数据流。这是深业集团移植深圳光明科学城的“产业大脑”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据技术人员演示,企业通过APP可一键预约共享会议室、申请政策代办,系统自动匹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这种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试运营阶段,园区企业平均办事效率提升40%,物业管理响应速度缩短至15分钟。产业园负责人透露,二期工程将建设5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引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政企协同 创新机制突破

为推动项目高效落地,马鞍山市创新实施“深马特别合作区”机制,设立跨部门工作专班。慈湖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数据显示,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8天,创下当地重大项目落地新速度。“我们复制了深圳‘拿地即开工’模式,并联审批事项从12项压缩至5项。”专班工作人员介绍。

更关键的突破在政策协同。园区试点“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兑”,企业可使用马鞍山发放的创新券购买上海、深圳的科技服务。马鞍山市科技局统计,该政策试行半年已促成12家企业与沪深科研机构合作,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200万元。

未来展望: 创新策源地加速成型

随着首期工程2025年全面竣工,产业园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深业集团规划三年内在此设立长三角产业基金区域总部,计划投入5亿元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

“这不仅是产业载体,更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实验场。”马鞍山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马模式将为安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蓝图上,这座跨越1600公里的“产业桥梁”,正书写着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从深圳湾到慈湖畔,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构建起资金、技术、人才跨区域流动的“超级管道”。在这里,产业空间的物理叠加正催生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一个立足长三角、链接粤港澳的产业新高地轮廓已然清晰。这座产城融合新标杆的崛起,不仅为马鞍山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成为观察中国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窗口。

吕祥祥 记者 张发平 文/图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