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教育 > 美文赏析 > 正文

外婆的中秋

2025-11-13 11:31:39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潘妥   

引子:月亮是圆的,大桌哪能缺个拐。我的外婆总爱在中秋团圆的时候,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还有两天便是中秋。于我而言,今年的这个节和外婆走后的无数个中秋一样,寻不出什么特别的意味。若非要捡起关于中秋的记忆,那还得是外婆在世的时候。

记忆里,外婆一直是个胖胖的农村老太,却几乎与“慈眉善目”不沾边。她说话声音大、脾气也爆,经常听到她训斥人。不仅姨娘舅舅们,连整个村子的人对她都存着几分敬畏。晚辈们私下里都喊她“蛮姨娘”。母亲常说,外婆这样的性子是经历造就的。

外婆的童年,有着那一代人共同的苦难。她幼年被送去当童养媳。不久后那地方遭到日本鬼子的抢掠,一家人在逃难中跑散了。她便跟着三五流民,颠沛流离,一路乞讨到了合肥。后来在给人家帮工时,认识了外公——一个老实巴交的粮库工人。他们前后孕育了七个子女。

每到中秋节,外公单位都会发两筒月饼。那种油汪汪的,能把牛油纸浸得透亮的老式五仁月饼,每筒四块,一共八块。外婆给每个孩子分一块,剩下最后一块,她则把一多半留给外公,自己掐一小条抿在嘴里。

岁月或许只在诗里才是静好的,现实的苦难,却常常接二连三。在外婆还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外公不幸患病去世——幼年无依,中年丧夫。我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她,独自把还未成年的六姨、七姨和小舅拉扯成人。母亲说就是从那时起,外婆的性子变得格外的要强。也许是口音里夹带着南方调,又或许是遇事总爱据理力争,村民们在对她的称呼前,加了个“蛮”字。外婆似乎从不计较这些。她从此不喜形于色,也不怨天尤人,只是每每看到中秋的圆月,会独自喃喃一句:大桌缺个拐咯。

苦日子终究会熬出头,孩子们相继成家立业,也都十分孝顺。逢年过节,大家必定齐聚在外婆身边,尤其是中秋这一天。祖孙几代,外婆是绝对的核心,她不允许任何人缺席。她总是把十几个孙儿叫到跟前,让他们排排坐好,一边分发着月饼,一边指着天上说:伢们望望,月亮都是圆的;大桌哪能缺个拐。

早年外婆身子骨还硬朗时,中秋团圆饭必亲自掌勺。姨娘们只能在一旁打下手,还得听着喝令;后来她手脚慢了,力气也跟不上了,才由姨娘们接替。她便搬个小板凳,坐在灶膛前,专注地烧锅添柴。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跳动的火苗照亮着她布满皱纹的脸。

香甜的饭菜挤满了一桌,外婆总不肯落座,围着桌子一圈圈地转,不停的催促儿孙们夹菜。虽大着嗓门儿,眼里却满是比灶膛里的柴火还温暖柔光。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漾开的慰藉,比品尝任何珍馐都更让她满足。

饭毕,外婆手一挥:“都去吧。”孙儿们得令,一哄而散,争先恐后地奔向大舅早为我们备好的火把。大舅应接不暇,赶忙把根根火柴“嗤嗤”划响,一团团热烈跳跃的光便在黑暗中逐次绽放。

我们高举这古老的光明,像一个个圣斗士,欢呼着冲出院子,奔向田埂。整片田野上,无数条火龙早已奔腾流动,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兴奋的脸。欢笑声一浪一浪,惊起宿鸟。微凉的秋夜被我们搅得滚烫。

大人们留在院子里,围着外婆坐下,剥着菱角、嗑着瓜子、分着月饼、喝着粗茶、唠着那些说不完的家常。外婆的兴致比谁都高,不停的接着晚辈们的话茬。姨舅们便慢慢地静下来,听她重复着那些说了无数遍的往事。银白的月光洒在她花白的发上,像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说累了,外婆就抬头望望天上那轮圆满得没有一丝缺憾的月亮;再瞅着身边的儿女,接下来的嗓门更响亮了。

如今,外婆已离去多年。儿孙们也纷纷从农村迁徙到城市。钢筋水泥顶起的中秋之夜,月儿依旧圆满,却多了一层朦胧。老屋里那张曾被外婆用围裙一遍遍擦拭、生怕缺了“拐”的大桌就静静立在中央,四周却再也生不出一丝欢响。

(王展)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上一篇:立 冬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