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党建与党员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党校以“建强红色阵地、育强先锋队伍、激活治理效能”为目标,创新构建“精准施教、阵地融合、学用转化”三维工作体系。自2024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已开发特色课程6门、开展培训14期,覆盖党员800余人次,将党校打造成党员补钙壮骨的“大熔炉”、基层治理的“动力源”,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精准施教:分层分类打造“定制化”教育体系
清水河街道党校紧扣不同群体党员需求,打破“一刀切”培训模式,构建全维度、差异化教育格局。针对社区“两委”和党组织书记,开设“支部书记训练营”,聚焦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12类基层治理高频场景,2023年至今已开展专题培训29期,提升“领头雁”履职能力;针对街社骨干党员,创新“1+3+N”培育模式,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展跨社区结对帮带12次,为换届储备优秀人才;针对居民党员和非公企业党员,推出“先锋课堂”,采用“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双轨教学,尤其为物业党员定制“红管家”专项培训18期,强化服务群众本领。同时,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开发“大别山红色故事”“民情大碗茶”等特色课程,邀请老党员、乡村名嘴分享革命历史与基层经验;组织党员赴皖西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17次,390余名党员在沉浸式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借助党员微信群搭建“云端课堂”推送学习资源,依托小区党支部打造图书馆、漂流书屋等“家门口课堂”,让党员学习“随时可学、随处能学”。

阵地融合:多元协同筑牢“高质量”办学根基
以“1+N”阵地矩阵为核心,整合资源、建强队伍、完善机制,为党校办学提供坚实保障。“1”即街道党校主阵地,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升级改造,配备5个室内培训场地、可容纳200余人的大教室及配套食宿设施;“N”即7个现场教学点,结合“八有八建”示范点建设,打造“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教学场景,其中茶棚社区、李台社区教学点成功纳入区级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库。组建41人“专兼结合”师资库,形成三类师资互补格局:18名街道干部、优秀社区书记讲解政策实务,18名退休干部、老党员传授基层工作经验,5名乡村名嘴讲述本土文化故事。建立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日常教育、教学跟踪、总结评比等制度,创新“双向评价”机制,由学员与校委会共同为教师打分,评价结果直接与师资续聘挂钩;同时将党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办学保障“无后顾之忧”。

学用转化:知行合一释放“实效性”治理效能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党校培训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针对治理难题,定制“一社区一主题”研学方案,组织骨干党员赴成都、厦门等地考察,返程72小时内召开“成果碰撞会”,推动梅山北路小区“以收定支”物业管理模式、海心沙商圈“暖蜂驿站”等20余个创新项目落地,破解基层治理“卡脖子”问题。围绕居民就业需求,发掘党员手工技能优势,成立“清姐妹”创业工坊、“王巧非遗绳艺手工坊”等5个就业基地,开展家政、编织等培训134场,吸引1020余人次参与,帮助居民实现增收13.9万余元。依托“清小哥”智慧平台,打造“志愿服务一条街”公益集市品牌,组织130余人次党员志愿者提供政策宣讲、义诊理发、防诈骗宣传等服务35次,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开展“民情直通车”大走访,78名党员干部走访1300余户居民,梳理解决地下车库杂物堆积、公共地砖修补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15条,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如今,清水河街道党校已成为基层党员的“红色学校”、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下一步,街道将持续优化教学体系、拓展阵地功能,让党员教育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有力度,为建设和谐宜居新街道注入更多红色活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