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民生工程 > 正文

党建守护银龄温情 “幸福公约”落地有声

2025-05-14 23:34:01 来源:   编辑:曹凌   

周二清晨的合肥经开区东海花园广场上,“益柏守护 健康服务日”义诊活动已热闹开张。78岁的张奶奶刚测完血压,来自经开医院康复科的专家便俯身叮嘱:“您腰椎劳损严重,得注意日常保养,我教您一套康复按摩手法。”此时,党员志愿者张萍正叩响空巢老人沈时安的家门:“沈老,今天给您带降压药来了!”客厅里,润生社工侯擎擎利落地检查燃气管道:“灶台阀门有点松动,我马上加固。”沈老感慨:“以前看病要挤公交,现在专家直接进屋,连水电都有人操心,这日子踏实!”

这幅温暖图景的源头,可追溯至柏树郢社区党委对基层治理的持续深耕。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党委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老年群体不仅需要基础生活保障,更渴望系统的健康管理、持续的精神关怀以及精准的个性服务。原有单点式、应急化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为此,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破题,将“窗帘之约”的温情内核延展深化,联动辖区医疗机构、退休医护党员、专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推动“幸福公约”志愿服务项目落地。通过构建“党建+健康+志愿”融合机制,把碎片化服务转化为全链条守护,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成为传递党声民意的“最暖一程”。

三级联动强服务     资源汇聚筑根基

柏树郢社区党委着力构建“1+1+N”服务矩阵,形成党员带头、专业支撑的立体化帮扶体系。每支服务团队由1名党员志愿者担任“健康联络员”,负责收集老人需求、协调服务对接;1名红色小管家定期开展“敲门行动”,排查水电安全隐患、记录生活诉求;N名医疗专家组成“移动门诊队”,定期在社区广场开设中医问诊、康复理疗等公益服务。通过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药店、退休医护人员等资源,将血压仪、血糖仪等设备搬进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健康驿站”。每周二的“益柏健康市集”已成为固定风景线,居民们围坐在中心广场前,既能体验把脉针灸,又可参与急救知识培训,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健康常驻身边”。

四色档案精管理     一户一策解民忧

针对特殊群体差异化需求,柏树郢社区党委创新建立“四色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党员志愿者与医疗专家共同上门,通过过往病例、基础问询、药物指标等“望闻问切”式健康评估,为空巢老人建立红色档案,详细标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用药规律;为独居老人制定橙色档案,记录每周血压测量数据和饮食睡眠情况;给残障人士建立蓝色档案,跟踪记录康复训练进展;为儿童设计绿色成长档案,标注身高体重曲线与疫苗接种时间。这些装在红色帆布包里的纸质档案,由红色小管家动态更新,医疗团队每月开展分析研判,为辖区卧床老人定制了“床边护理套餐”,为慢性病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党群同心办实事      细微之处见真章

“幸福公约”党员志愿队践行“把客厅变诊室”的服务理念,带着血压计、工具箱走家串户。在空巢老人王奶奶家,中医专家蹲在藤椅边为其针灸膝盖,志愿者同步检修老化的电线;在独居老党员屈爷爷的餐桌旁,红色小管家边包饺子边讲解消暑食谱,临走前不忘清洗干净空调滤网。志愿者发挥各自特长,每周上门开展“四个一”服务:一次暖心唠嗑、一次安全检修、一次健康监测、一次精神慰藉,提供家电维修、管道检修等“便民微服务”。“幸福有你”志愿服务队的白桂章老人表示:“年轻时入党宣誓,没想到退休后还能戴着党徽继续为人民服务。”

柏树郢社区党委从“窗帘之约”到“幸福公约”,用党建红线串起健康服务珠链,以志愿微光照亮基层治理盲区。从“党员带头敲门”到“专家入户问诊”,从“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到“客厅诊室”暖心服务,柏树郢社区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用脚步丈量民情,把专业医疗关怀转化为“唠家常”式的陪伴,将治理的“大课题”落细为“拧螺丝”“量血压”的实在事。如今,“党员多跑腿、老人少操心”的服务生态已然形成,“幸福公约”不在远方,而在社区与群众携手编织的温情网格中。

(徐萍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