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经开区莲花中心柏树郢社区,民警赵晓勇的名字总与“平安”二字紧密相连。作为扎根基层12年的基层民警,他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准则,用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和创新机制,在平凡的岗位上织密社区“平安网”,成为居民心中最信赖的“贴心人”。
走访居民(右一为民警赵晓勇)
“楼上漏水泡坏了我家墙,赵警官三天就让我们握手言和!”
“赵警官,楼上漏水把我家墙面都泡坏了!”去年夏天因空调外机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双方争执不下甚至扬言动手。赵晓勇顶着酷暑连续三天登门,带着物业、维修师傅逐户排查,最终协调楼上住户更换排水管并补偿损失。面对社区复杂的矛盾纠纷,赵晓勇总结提炼出“五步调解法”,形成“事前摸排-分类建档-联动介入-闭环化解-定期回访”的完整链条。他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法援律师组建“调解智囊团”,针对婚姻家庭、商户纠纷、邻里矛盾等不同类型问题,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他主动邀请矛盾双方到警务室恳谈,通过“一杯茶、一席话”的温情沟通,让90%的纠纷在萌芽阶段得以化解。
“他让我重新融入社会,这份恩情永远忘不掉。”
在赵晓勇的电脑里,珍藏着1封特殊来信,这是一名来自社区矫正人员的感谢信,记录着他重获新生的故事。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他独创的“三心工作法”——以真心换信任、用耐心解心结、持恒心促转变,让18名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每月定期的家访中,他总会带着就业政策手册和生活必需品,像兄长般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他定期为矫正人员开设法治教育课堂,结合真实案例讲解《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联合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矫正对象考取电工证、厨师证,实现稳定就业。在赵晓勇看来,矫正帮扶不是冷冰冰的监管,而是要用法治温度焐热迷途者的心。
“多亏赵警官的反诈课,不然我卡里的学费就没了!”
安医专学生小张提起赵晓勇满是感激。去年9月,他险些陷入“冒充导师”的骗局,关键时刻想起赵晓勇在校园讲座中教的“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及时识破骗局。为应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赵晓勇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防体系。线上,他在柏树郢辖区的小区微信群每日推送反诈警示案例,通过视频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知识竞答等形式吸引居民主动掌握反诈知识;线下,他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红色小管家组成“反诈攻坚队”,在小区入户门、商户聚集处设置宣传展台,通过情景剧表演、模拟诈骗电话等形式提升广大居民防骗意识。针对老年群体,他利用“六情大走访”契机,上门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发放大字版《防骗指南》。
“蓝马甲巡逻队一来,咱们晚上出门都安心!”
夜幕下的柏树郢社区,一支身着蓝马甲的义警队伍格外醒目。这支由赵晓勇牵头组建的“蓝盾义警队”,吸纳了热心党员、退休教师、大学生、商户代表等26名志愿者,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夜间巡逻20余次,协助处置警情4起。按照赵晓勇制定的“四色巡防”标准——红色重点区域每日巡查、橙色区域每日覆盖、黄色区域每周走访、绿色区域每月摸排,今年以来协助整改飞线充电、占道经营等问题29件,辖区110警情同比下降56%。真正实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赵警官的记事本里,记着咱们每家每户的心声。”
赵晓勇将“六情大走访”作为听民声、解民忧的重要抓手,他创新“民情三办”工作法:简单问题“现场办”——如为老旧楼道加装照明灯;复杂问题“联动办”——联合城管、住建部门整治小区周边噪音;疑难问题“跟踪办”——建立“一事一档”限时销号。走访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王阿姨需每两个月买一次慢性病药”“幼儿园门口需增设出行安全提示牌”等民生诉求,办结率达98%,群众回访满意度100%。
从街头巷尾的巡逻身影,到校园课堂的普法声音;从调解室的耐心倾听,到居民家的温暖问候,赵晓勇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劳动光荣”的真谛。在他心中,基层民警的岗位或许平凡,但守护万家平安的使命永远崇高。这份坚守,正如同他胸前那枚永不褪色的警徽,在平凡中闪耀着劳动者最美的光芒。
(徐萍萍)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