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正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老兵记忆丨98岁抗战老兵李守良: 与敌人拼刺刀,放倒两名鬼子

2025-08-21 20:08:5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孙晓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嘉山县(今明光市),饥饿像藤蔓般缠绕着大地。父亲客死异乡后,12岁的李守良成了义父义母家的放牛娃。彼时,穿灰布军装的新四军常在山间出现,某天两位陌生人的呼唤,让他的人生轨迹骤然转向。“小鬼,给我们送点饭吧”——这句寻常的请求,成了他与革命结缘的开端。义父义母蒸的糙米饭,通过少年的双手送进游击队员手中,一来二去,嘉山县十八区区长李京廷和书记杨世堂成了他最信任的人。15岁那年,他穿上像袍子般晃荡的军装,成了部队里最小的通讯兵,打草鞋的手艺成了他给战友们最实在的帮助。

加入部队后,李守良跟随队伍在山里开展游击战。1943年,十里长山的一次战斗,是刻在他记忆深处的烙印。他回忆,当时与老兵趴在水沟里躲避搜山,整整三十六个小时,炒米成了奢望,泥土成了压制咳嗽的良药。当民兵队长的老父亲将他们藏进石缝,每天让家里小姑娘送来的热饭,成了绝境中最温暖的光。老兵外出寻队后杳无音信,独留少年抱着两支枪在石缝中煎熬。后来小姑娘上山来说:“你出来吧,你们的部队来了。”“我还不敢相信,怕她认不清,但还是战战兢兢地背着两支枪跟着她出去了。这两支枪,一支是我的‘马拐子’,另一支是那个老兵的‘俄国造’枪,他走时没带。等到了村子里,我一看就认出来了,是我们侦察连的宛连长。我跟着宛连长走了,三天后又找到了我们嘉山支队,指导员见到我,一把把我抱了起来。”

李守良在山里打游击的日子里,多次与日军激烈交锋,左手食指上那道清晰的刀疤,便是他英勇战斗的见证。尽管年少,但他凭借灵活的身手和在部队学到的战斗技巧,尤其是拼刺刀的本领,在战场上毫不畏惧。在一场敌众我寡的遭遇战中,他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凭借灵巧的拼刺刀技巧,连续放倒两名鬼子。然而,长时间的战斗让他耗尽体力,在与第三名鬼子拼杀时,鬼子的刺刀卡住他的枪杆,又顺势挑伤了他的手指。尽管战斗已过去多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场景,李守良至今记忆犹新,那道刀疤也成为了他独有的“军功章”,诉说着当年的铁血荣光。

记者 吴承江 黄洋洋 文/图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