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一片碎宅基地堆满杂物,走‘断头路’还得绕远,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小广场能散步,村里干净又亮堂!”涡阳县公吉寺镇王大楼村村民围着刚建成的休闲小广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村里的新变化。

此前,该村十多户村民的宅基地因地块零碎、布局分散,既无法建房又长期闲置,逐渐沦为杂物堆积场,配套道路也成了断头路,成了清洁村建设的绊脚石。如今,村“两委”主动破题,牵头协调、集资共建,让“脏乱差死角”变身“便民风景线”,为清洁村建设按下加速键,更彰显了基层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与为民初心。
王大楼村这十多户宅基地,因早年分地时规划零散,单块面积最小的不足20平方米,形状不规则,村民多次尝试建房都因不好规划、成本太高搁置。长期闲置下,秸秆、旧家具、废品等杂物越堆越多,不仅散发异味、滋生蚊虫,还挤占了公共空间;宅基地周边的道路也因地块纠纷没能贯通,遇上雨天更是泥泞难行。“看着好好的地荒着、堵着,心里急啊,既影响村容,又不方便生活。”村民王秀兰说,这处老大难问题,也是村里推进清洁村建设时最棘手的硬骨头。

“清洁村建设不能绕着问题走,村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王大楼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走访,组织村“两委”干部逐户征求意见,先后开了4次村民代表大会,最终敲定“整合资源、集资共建”方案——由村委牵头协调,明确宅基地周边公共空间的使用权,村民自愿按户集资,共同修建便民道路和休闲小广场,既解决闲置浪费问题,又为清洁村建设补短板。
方案落地后,村干部带头跑手续、联系施工队,村民们也主动参与:有的清理自家堆放的杂物,有的帮着平整场地,有的义务监督施工质量。经过一个半月的施工,一条宽5米、长26余米的水泥道路顺利贯通,彻底打通断头路;道路旁的闲置宅基地区域,建成了面积约398平方米的小广场,曾经的“杂物场”,如今成了村民休闲、议事的“网红地”,也让王大楼村的清洁村建设从“路面整洁”向“空间提质”迈进了关键一步。
“现在村里路通了、场净了,大家也更愿意主动维护环境了,这就是为民办实事的效果!”公吉寺镇包村干部表示,王大楼村的改造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民生难题,更以“小改造”撬动“大变化”,让清洁村建设真正惠及村民。下一步,镇里将总结王大楼村的经验,推动更多村以“解民忧”为切入点,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让乡村既干净整洁又充满温度。(巩祥慧)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