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休宁县月潭湖镇:一片药田激活“绿色经济密码”

2025-07-11 09:12:2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月潭湖镇陈霞村位于休宁县西南部,率水河贯穿全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辖14个村民组,总户数814户,3048人,现有党员146人。村里耕地面积3425亩,林地面积1321.8亩,茶园面积2244亩。近年来,陈霞村在月潭湖镇党委政府引领下,以一片蓬勃的药田为笔,以“村企合作、资源入股”为墨,书写出激活“绿色经济密码”的生动答卷。2024年,陈霞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33.78万元,收益97.4万元。

资源融合构建产业共同体

陈霞村的发展,始于对自身资源的清醒认知与创新整合。陈霞村敏锐捕捉到中草药市场的广阔前景,主动“走出去”,与药都亳州的科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党建引领,支部搭台稳运营。陈霞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党支部搭台为“村企农”三方合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及收购服务;合作社负责提供土地和资金入股;家庭农场统一负责基础设施维护、日常用工组织以及与企业的订单对接,构建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五位一体的产业共同体,通过资金、土地、组织、技术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资源入股,变“沉睡资产”为“活资本”。自撂荒地整治以来,面对耕地复垦复种问题,陈霞村积极探索“村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以此次发展中草药种植为契机,将50万元村集体资金和50亩优质连片耕地入股,与科丰公司共同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将村集体的土地资源转化为有收益的股权资产,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立体套种,土地生“金”效益倍增。陈霞村创新推行“油菜+中药材”的立体套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现“一田双收、一景两用”的效果,每亩预计带来经济效益4000元,显著提升了单位土地的综合产值和景观价值,让特色“套种”变身致富金“药”匙。

联农带农鼓起“钱袋子”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富民。陈霞村的中草药产业,为村民开辟了多条增收渠道,让“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起来。入股分红,共享发展红利。陈霞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成功吸引了10余户村民以资金入股,成为“小股东”。他们不仅起到对基地药材生长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护的作用,也能根据基地盈利情况获得可观的分红,入股村民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资产性收入显著增加。联农带农,带动稳定就业。中草药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整地、播种、除草、施肥到采收、初加工,环节众多。基地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如脱贫户、监测对象和留守老人,为其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据统计,基地日常管护常年吸纳10余名村民务工,农忙高峰期可达40人以上,人均年务工收入增加约0.3万元,真正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技能培训,赋能长远发展。科丰公司定期派遣技术员入村指导,合作社也组织集中培训,将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绿色防控、规范采收等标准化种植技术手把手教给参与务工的村民。这不仅提高了基地药材品质,更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中草药种植技术的“新农人”,为他们未来自主发展或承接更大规模的产业项目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综合效益绘就乡村和美画卷

陈霞村中草药产业的深远价值远超其经济收益。它的经济效益、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成为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引擎”。经济效益普惠深化。中草药产业在村集体经济、村民分红、务工收入这些直观的经济收益之外,还带来了间接效益。中草药基地的立体套种,既有油菜花海,也有药田风光,能够吸引部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不仅带动农家乐、土特产销售、民宿的零星发展,更为未来的农旅融合埋下了种子。可复制的“陈霞模式”。陈霞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生动实践,为月潭湖镇乃至休宁县探索山区资源转化、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样板。“资源入股+立体套种+村企合作+联农带农”的核心模式,因其接地气、风险可控、效益显著,具有很强的复制推广价值。其发展模式,已经成为镇域内回溪村、小珰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治理效能提升。陈霞村产业上的生动实践极大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威信。村民通过入股、务工等方方面面深度参与到村集体的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乡村治理的基础更加稳固。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也使村“两委”更有能力投入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困难群体帮扶。(金昕 朱威婕)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