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歙县深渡镇漳潭村虽坐拥千年古樟的沧桑、红妆馆的古韵与三潭枇杷的香甜,却因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始终藏在深闺人未识。村里没有一家民宿,远道而来的游客只能匆匆一瞥便离去,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这座静谧的古村落悄然迎来蜕变——第一家民宿在闲置房屋中诞生,为村庄注入全新活力,也开启了漳潭村旅游发展的崭新篇章。
漳潭村的闲置房屋大多为传统徽派建筑,白墙斑驳、黛瓦覆尘,虽见证着岁月变迁,却因年轻人外出务工而长期空置,逐渐走向衰败。返乡创业青年张晓琼敏锐捕捉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决定以“活化利用”为突破口,将这些沉睡的老屋唤醒。经过240天的设计与改造,一栋位于千年古樟旁的两层老宅完成蜕变,成为漳潭村第一家民宿“落鄉一宅”。推开木门,青砖铺就的天井洒下细碎阳光,客房内古朴的布局搭配现代简约的卫浴设施,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原汁原味,又满足了游客对品质住宿的需求。
当问起张晓琼“落鄉一宅”这个名字的由来时,她说道:“人的幸福感常常是需要建立在听觉味觉记忆之上的,比如说那碗徽州焖面,让我们裹着对家乡满满的眷念,我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漳潭安家,想为这个村留下一抹亮色,一个标记,给匆忙走过的人们留一处温暖的歇脚地,撑起这个村子美好生活的绿荫”。
“落鄉一宅”的开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民宿提供的深度体验与咖啡店营造的休闲氛围,让游客愿意放慢脚步,停留更久。曾经一日游的行程,逐渐变成了住上两三天的深度游。一位来自上海的自驾游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开车3小时来到漳潭村,本以为只是打卡古樟,没想到被‘落鄉一宅’的温馨留住。清晨推开窗,古樟枝叶轻摇;午后点一杯咖啡,看着新安江的游船驶过,这种慢生活太治愈了!”
游客的口口相传与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让漳潭村的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选择自驾前来,枇杷交易市场的停车场时常停满来自江浙沪等地的车辆。“落鄉一宅”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兴起。村民们在路边摆摊售卖三潭枇杷、手工枇杷膏、徽州糕点等特色农产品。原本冷清的街道变得热闹非凡,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如今的漳潭村,已从“零民宿”的空白村,摇身一变成为自驾游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闲置房屋的改造利用,不仅盘活了沉睡的资源,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漳潭村将继续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更多特色业态,让这座古村落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沙艳)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