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网评 > 正文

“云中飞虹”跃天堑 黔贵通途启新程

2025-10-10 13:55:2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9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巍然屹立于贵州的崇山峻岭之间。它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一份写在大地上的民生答卷。从攻坚克难的技术突破,到桥旅融合的创新智慧,再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这座大桥生动诠释了超级工程如何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同频共振。

攻坚克难,“拼”出世界新高度。花江峡谷大桥的建造,是一场与自然的极限较量。面对瞬时风速高达14级的峡谷强风,建设者们犹如“在刀尖上跳舞”。一位亲历施工猫道的记者描述,强风袭来时“忍不住一阵腿软”。为驯服这紊乱的“狭管风”,工程师以创新“驭风”前行。他们全球首创“上下水平稳定板+中央稳定板”抗风设计,并巧妙将下稳定板化为空中竞速跑道,让结构安全与功能创新完美统一。同时,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捕捉风的“脉搏”,为大桥在云端稳立如山提供了精准支撑。从毫米级精度的测量,到云端主缆架设,再到克服峡谷阵风的钢梁吊装,每一个环节都是意志与技术的双重考验。这座巍然屹立的大桥,凝结着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谱写了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史诗。

桥旅融合,“融”出发展新路径。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交通工程从单一通行功能向复合价值的重大跨越。它开创了“桥上吸引游客,桥下带动产业”的桥旅融合新模式,为超级工程注入了全新内涵。从设计伊始,旅游功能便深度植入大桥基因。峡谷观光电梯、空中廊道、云端咖啡厅等观景设施,与锚碇攀岩、高空秋千等极限项目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沉浸式“云端综合体”。这不仅让游客得以“通过”大桥,更创造了值得“停留”的深度体验空间。以大桥为枢纽,黔西南州整合沿线资源,打造“黄果树—花江峡谷大桥—贞丰古城—万峰林”黄金旅游带。这座大桥如同一条丝带,将散落的景点串联成链,有力推动区域旅游从“过桥经济”向“玩桥经济”升级。花江峡谷大桥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从交通基础设施到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不仅是工程功能的拓展,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让宏伟的“工程奇迹”真正成为可感、可参与的“经济新引擎”。

以人为本,“联”起万家幸福梦。“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数字,不是‘世界第一’的名号,”贵州交投总工程师韩洪举坦言,“而是贵州这片没有平原的省份,对便捷交通最真实的需要。”大桥建设的初心,始终是服务于人、造福于民。

一桥飞架,天地皆宽。大桥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乡亲而言,这缩短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心理距离与发展鸿沟。远方不再是难以抵达的彼岸,家也不再是困守大山的孤岛。机遇,随着车流奔涌而来。在小花江村,民宿老板林国权将荒废老屋变为精品民宿;农家乐里坐满品尝地道风味的游客;布依族的蓝靛扎染等文创产品吸引着过往目光。这座大桥为“黔货出山”插上了翅膀,贞丰的糯食、花椒、芒果等特色农产品,正借此更快地联通全国、走向世界。这座大桥承载的,不仅是建设者对时代的诺言,更是沿线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幸福未来。

桥下,百年花江铁索桥静卧江面,记录着昔日红军长征攀索渡江的艰难;桥上,崭新的“钢铁巨龙”车流不息,承载着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江峡谷大桥不只是一座桥,更是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它将天堑变为通途,将隔绝变为联通,更将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愿景筑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史巧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