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与出发点,是改革发展的“主阵地”,是为人民服务的“前线”。基层工作复杂多样,动态多变,能够为选调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练兵场”,也是选调生施展自身才华的“大舞台”。选调生作为一股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力量,被赋予了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重要使命。他们怀揣着梦想与热情,踏上了驻村工作的道路。从繁华的城市、环境优越的高校,来到条件艰苦的乡村、简朴的村委会,心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落差”,这种落差无疑给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考验。然而,勇敢地步入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努力适应工作岗位与乡村生活,这是选调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
“身至”基层,脚踏实地,做到躬身践行,与基层“肩并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选调生初到基层,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挑战,首先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勇敢地“步入”基层大门,“踏进”基层工作。这意味着要放下过去的光环和优越感,以谦虚的态度去适应基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从高校的象牙塔来到乡村的广阔天地,选调生往往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与人民群众不熟悉。此时,就需要选调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选调生要多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和困难。通过与群众的接触,逐渐熟悉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适合基层环境的工作方式。此外,选调生要脚踏实地,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要付诸实际行动,多参与基层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要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选调生还要褪去身上的“学生气”,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基层工作之中。这就要求选调生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问题就推诿,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作风,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挥洒汗水,书写青春华章。
“心至”基层,谨记初心,做到推心置腹,与基层“心贴心”。“心至”基层是选调生做好驻村工作的内在动力。选调生要心系基层、关心群众,把自己当成基层的“一份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选调生报名初心是“心至”基层的基础。 选调生当初选择来到基层,大多是怀着为人民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理想和抱负。在驻村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这份初心,不能因为基层条件艰苦、工作烦琐而忘记自己的使命。要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基层岗位上坚守下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层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为选调生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选调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基层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要把基层当成自己贡献青春力量的舞台,在基层中不断锻炼自己、奉献自己。把基层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心忧基层发展。要多在基层走一走,了解基层产业、生态、文化等发展情况。要把心“扎根”在基层,基层才是自己成长的“练兵场”,是自己学习的“百科全书”。只有“心至”基层,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基层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贡献自身力量。
“情至”基层,关系群众,做到问需于民,与群众“面对面”。“情至”基层是选调生做好驻村工作的情感纽带。选调生扎根基层,本质上是为群众服务,群众对我们的评语才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在基层这个“大家庭”中做群众的“好朋友”。选调生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疾苦。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成“知己”,敢向我们说实话,表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善于运用“干群夜话”机制,在村民广场、十字路口、超市等村民聚集地坐下来,与群众交流沟通。利用这个机会,宣传政策方针,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勤做“敲门行动”,多“敲”村民的家门,到村民家中坐一坐,了解村民的住房、收入、家庭成员情况,详细掌握村情民意。在与群众的交往中,要“对症下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回应,尽快解决。不能敷衍了事,推诿扯皮。要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形象。
选调生做好驻村工作,就必须做到“身至”“心至”“情至”基层。只有这样,才能与基层“肩并肩”“心贴心”“面对面”,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绽放青春光彩,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恒辉)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