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白海豚到“大湾鸡”,文化IP设计的“二次生命”

2025-11-25 09:09:3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一次全民运动会,能带来什么,又留下什么?

2025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四年一度的全国体育盛事将体育文化推向新一轮讨论热潮,同时火起来的,还有本届全运会的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

这对活泼可爱的吉祥物,出自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和他的团队。这是广美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之后,又一最新力作。

自全运会开幕以来,“喜洋洋”和“乐融融”反复“霸屏”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的热搜见证了它们火爆的人气。从“吉祥物内胆是小孩哥”,到“魅力新广州,活力‘大湾鸡’”,居高不下的讨论热度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短视频、插画等二次创作层出不穷,使全运会吉祥物成功“出圈”,成为当前的“国民级”IP作品。

为什么本届吉祥物能创造如此高的话题热度,吸引如此多的全民参与?“国民级”爆款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

广美的设计团队曾接受采访,从“冰墩墩”到“喜洋洋”,他们每一次都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彼时的团队负责人曹雪教授介绍,在创造“冰墩墩”时,团队几乎找遍了古往今来所有与熊猫相关的吉祥物形象,目的是“不撞款”。同时也了解到,吉祥物IP的受众大多是9岁左右的孩子,所以形象要“足够特别、亲和且具有延续性”。从国家层面来看,还需要“让所有人都能看出,这是来自中国的设计”。

本届全运会吉祥物的形象,也完美传承和贴合了这些要素。“喜洋洋”和“乐融融”的设计原型取自中华白海豚,分别展现了其日常的白色状态以及运动充血呈现的粉色状态。这样的设计不仅区分了“技巧型”和“力量型”的体育项目,更间接赋予了吉祥物当下流行的i人和e人标签,进一步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出乎意料的是,吉祥物推出后很快就“变种”了。

无从查证是谁先提出的“大湾鸡”外号,不过这个称呼一出现,很快就取得了大范围的传播和认同。“魅力新广州,活力大湾区”的口号,也在一声声“大湾鸡”中,逐渐跳脱走红。别出心裁的吉祥物内胆,是一群武校的孩子们,朝气蓬勃的他们在套上玩偶服后完全“释放天性”。再加上东道主之一广东独特的饮食文化代表“白切鸡”“豉油鸡”,吉祥物直接由“豚”变“鸡”,从单一注解的全运会代表符号演变为具有自由个性与地域特色的立体化形象,在网络传播中迅速进化,带动了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突破历史新高。

刘平云在采访中谈到,他们作为官方设计师,很快便认同了“白切鸡”和“豉油鸡”的说法,这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平台的二创和传播。他认为,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只代表了一层含义,当作品被推向群众时,会拥有更多层的意义,这样才完成了一个作品的完美闭环。

当前UGC(用户创作内容)的热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设计师与用户间情感共鸣的紧密联结。站在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思考,给作品预设“留白空间”,要比推出一个设定完备无法延展的作品更加具有延续性。设计师赋予了IP作品最初的生命力,当它们登上市场接受检验,消费者与二次创作者会赋予其第二次生命。

当阶段性的浪潮退去,IP本身所代表的特定符号和含义,或许能够继续作为地域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传承下去,为区域旅游及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湾鸡”是推动大湾区文化建设的一小步,也是文化IP设计“二次生命”生态的缩影。

这也许就是本届全运会所带来和留下的一件惊喜“礼物”。

(谈龙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