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改造“旧社会”:南京社会救助研究(1949—1956)》出版

2025-11-24 16:58:1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近日,宋国庆博士新著《改造“旧社会”:南京社会救助研究(1949—1956)》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南京为研究个案,从“社会救助”这一独特视角切入,展现了新政权在重组社会秩序、改造“旧社会”进程中,与社会弱势群体之间复杂而紧密的互动关系。

本书广泛利用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一手档案资料,辅以图片和统计图表,系统呈现了1950年代南京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救助对象的类型与数量、经费来源与使用、机构设置与政策调整等,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勾勒出新中国初期城市救助工作的整体图景。与以往偏重制度演变的研究不同,作者更加关注权力规训与个体命运的交织,细致分析了国家如何通过“接收—建制—运作—渗透—规训—重塑”等环节,影响残弱者、游民、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身体与身份,呈现出“身心同步改造”的独特视角。

在研究视野上,本书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救助实践置于全球现代化进程与战后社会重建的宏大背景中,比较中西在社会救助理念、国家角色与制度逻辑上的差异。作者指出,西方福利国家着重通过经济与社会政策修补市场缺陷,而新中国则更强调政治动员与意识形态引导下的社会整合,由此折射出不同政体在面对弱势群体时迥异的路径选择。

同时,本书还追溯了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社会救助的历史脉络,强调新中国社会救助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继承传统“恤孤济贫”观念和近代救助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与重塑。通过对比古代、民国与新中国时期的救助制度,作者揭示了延续与断裂并存的历史线索,也提示我们在理解当下社会救助政策时,不能忽视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作为一部以社会救助为切入口的社会史、政治史与城市史研究,《改造“旧社会”:南京社会救助研究(1949—1956)》不仅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视角,也为普通读者了解“国家如何对待弱势群体”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一扇生动可感的历史窗口。(耿殿龙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