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夏”期间,宿州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的田野上机器轰鸣。近日,五柳之家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基地正式拉开机械化插秧大幕,新式农机为千年贡米“夹沟香稻”的耕种生产注入强劲动能。
在五柳之家基地的连片水田里,两台红白相间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如同“钢铁水牛”,缓缓驶入被清澈山泉水浸润得恰到好处的泥田。农机手稳坐驾驶室,目光专注,随着他熟练地推动操纵杆,插秧机后部整齐排列的秧爪精准开合,如同灵巧的手指。
农机手孙敏东趁着机器调头的间隙,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台插秧机效率高得很,一天能插60亩,顶得上几十个人工。我们设定好行距株距,机器跑得又快又稳,秧苗插得又直又匀。现在种田,靠科技真省力!”
机器驶过之处,原本明镜般的水面瞬间被点缀上一条条笔直的“绿线”,在晨光下闪耀着勃勃生机。泥水被翻起又落下,散发出特有的泥土芬芳。
这片土地承载着千年农耕文化——夹沟香稻米自宋代起就被百姓采食,清代嘉庆年间更被列为宫廷御用贡米。
“今天正式开插!我们合作社共300亩水稻田计划三天内全部完成。”五柳之家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敏建告诉记者,其中10亩试验田采用人工插秧,其余用机械插秧。今年选用了夹沟老香糯、宁香粳9号等优质品种,并采用了新型秧盘育秧模式,确保秧苗健壮下田。
在插秧现场,埇桥区农业科技园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高超正在讲解技术要点:“夏收夏种抢‘早’字,移栽关键看标准。行距30厘米,株距10~15厘米,深度2~3厘米左右,移栽后及时进水,这样秧苗返青快,成活率高,是丰收的基础。”
插秧机的轰鸣声中,除了本基地的工人,田埂上还站着几位周边村的种植大户,他们是专程来“取经”的。孙敏建不仅是基地的负责人,更是周边一些农户眼中的“土专家”和带头人。
农户胡大永说,在种植水稻方面,跟着五柳之家学习它的种植模式,又省工又增产,并且还帮助我们销售。
新插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标志着一年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顺利开启。基地负责人孙敏建望着铺满新绿的稻田充满期待:“秧苗插下去,丰收的希望就种下了。机械化让我们的传统香稻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孙启梦)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