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淮海经济圈 > 网评 > 正文

以“开门姿态”书写八项规定新时代答卷

2025-06-16 10:42:12 来源:   编辑:曹凌   

作风建设如琢玉,非朝夕之功,需以群众视角为尺、自我革命为刃、长效坚守为魂。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至今,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亮丽名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需以“开门办教育”的清醒与自觉,让规定精神在群众监督中焕发生机,在刀刃向内中淬炼成钢。

敞开“民意窗口”,让监督阳光照亮作风盲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感知,其落实成效如何,群众的“表情包”就是最直观的“风向标”。有的地方将“文山会海”变异为“指尖上的负担”,有的把惠民政策搞成“橱窗展示”,这些作风“暗礁”唯有通过群众“放大镜”才能无所遁形。不妨搭建“线上+线下”立体监督平台,让外卖小哥、社区网格员等群体成为作风“观察员”,把“吐槽帖”转化为“整改清单”,让“微建议”汇聚成“治理合力”。正如浙江某县开设“码上监督”平台,群众扫码即可反馈干部“走读”“躺平”等问题,倒逼37项具体问题整改,这正是用群众“眼睛”擦亮作风建设的生动注脚。

拧紧“自查螺丝”,让问题整改穿透形式表层。作风之弊,非止于表象,常深植于思想肌理。有的干部把“改作风”当“走过场”,问题整改“雨过地皮湿”,根源在于缺乏“刮骨疗毒”的决心。八项规定的落实,需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把自己摆进群众批评里,把问题挖在矛盾凸显前。某省开展“作风体检”行动,要求干部对照群众反映的“门好进、事难办”现象,从审批流程、服务意识等深层找原因,将“一次性告知”升级为“帮办代办”,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整改智慧。唯有建立“问题溯源—机制完善—成效回访”的闭环体系,避免“头痛医头”的应付式整改,才能让八项规定从“文件要求”变为“行为习惯”。

筑牢“制度堤坝”,让清风正气成为时代底色。从“徙木立信”到“化风成俗”,需要制度的“钢筋水泥”。当前,“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特征,有的将公款吃喝转入“私房菜馆”,有的借调研之名行旅游之实,这要求作风建设必须跳出“运动式”治理思维。可借鉴某地将八项规定细化为“公务接待负面清单”“调研行程报备制”等28项具体条款的做法,用“带电的高压线”防止“破窗效应”。更要看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需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大数据监督”的动态评估机制,像追踪空气质量一样监测作风“PM2.5”,让“长效抓”取代“抓一阵”,使八项规定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铁规矩”。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八项规定的落实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唯有始终把群众放在“阅卷人”位置,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才能让八项规定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党心民心,为强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李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