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 11月27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成绩。记者获悉,近5年,围绕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开展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约5300万千瓦,平均供电煤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能源结构更加清洁低碳
“我们始终把能源领域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战场’,能源‘向新向绿’步伐不断加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表示,近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近5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约7400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24.5%,“十四五”风光发电装机倍增目标超额完成。
在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方面,我省着力加快提升终端用能绿色低碳水平,绿电消费逐年增加,当前全社会用电量中,平均每4度电中大约有1度是绿电,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2%左右,较“十四五”规划目标提高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与煤炭消费比重“此升彼降”,有力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近5年,围绕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开展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约5300万千瓦,平均供电煤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断推动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5年,原创性首创性成果加速涌现,累计13项关键技术及装备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各类研究平台、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研发和技术创新,钙钛矿、异质结等新一代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国内首座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在合肥建成使用;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氨晖号”在巢湖水域首航成功;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紧凑型聚变实验堆(BEST)开工建设。
我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近5年,全球装机容量最大、发电效率最高的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国内规模最大的“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州正式投运,国内首座内河LNG接收站—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成为“气化长江”战略的示范工程。光伏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片产量接近全国的1/5,光伏产业规模和实力居全国前列。(记者 王玮伟)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