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皖北平原万亩梨花织就的富民产业带,到皖东南长三角科创飞地集群的智慧引擎;从滁河两岸的产业协作示范区,到史河之滨的民生服务共同体......安徽以 “襟江带淮、承东启西” 的区位优势为纽带,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与苏鲁浙豫鄂赣六省毗邻地区携手同行,以创新破壁之姿擘画融合发展新蓝图。近日,记者深入省际交界地带,见证一个个 “跨界 CP” 以生动实践,演绎着 “毗邻一家亲” 的新篇章!
今天,我们推出《滁河融通,一体发展架起宁滁虹桥》篇。
2025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苏皖省际毗邻区域筹建安徽滁州浦口南谯经济开发区,这标志着浦口、南谯两地跨界合作开启全新篇章。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早在2019年,浦口—南谯便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划定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在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
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长三角地区毗邻地区发展的典范
从古渡到飞架长虹
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隔滁河相望,一衣带水。吴港渡口静卧滁河之上,作为连接南谯与浦口的重要通道,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意义。在交通不便的往昔,它是两岸居民互通往来的关键纽带,承载着无数人的日常出行与情感交流。如今,尽管交通方式日益多元,选择渡船的人逐渐减少,但吴港渡口依然坚守在滁河之上,持续为两地群众的便捷出行保驾护航。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滁河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2020年,横跨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的滁河大桥正式通车,将两岸时空距离大幅压缩。此后,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来六高速滁州段等标志性交通工程相继竣工投运,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不仅极大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更为两岸居民打造出高效便捷的出行新体验。
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隔滁河相望
从“试验田”到跨界合作
2019年10月,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在皖苏交界处建起一块“试验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探路”的突破口。2020年,浦口、南谯的合作再进一步。南谯经开区与浦口高新区签订《产业园区共建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南谯区与浦口区合作成立滁州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双方按8:2出资、7:3收益分成,按照“浦口推荐、联合招商、共同研判、产业协同”的合作机制,在南谯区先行规划1000亩“飞地”,采取共招、共建、共享等模式打造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并纳入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划。此后,由两地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合作机制逐渐建立,双方在产业、教育、医疗,滁河两岸在文化、旅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
为了加速对接南京,2021年,滁州成立了“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各类专项规划、政策,承担功能区综合开发建设等业务。时间来到2025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苏皖省际毗邻区域内筹建安徽滁州浦口南谯经济开发区,浦口、南谯跨界合作迎来新阶段。
从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到成立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再到筹建经济开发区,浦口、南谯将在制度创新、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不断深入,助力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宁滁新型功能区南谯片区投促局(南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汶华介绍,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日益成为吸引企业落户的“金字招牌”,一大批企业和项目纷至沓来。
从毗邻守望到深度共融
飞利浦产业园是首个落地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的百亿元项目,主要生产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空调压缩机等产品。一期家用空调项目用地659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时9个月,创造了行业最快的建设投产速度,也充分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在飞利浦产业园的带动下,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集空调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制造企业,同时也是飞利浦授权建设的制造企业,恩博力电器入驻园区以来,得到了当地在资金、人力供给、产业链配套、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飞利浦产业园是首个落地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的百亿元项目(组图)
“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分三期实施,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空调500万套,产值100亿元,税收3亿元。”恩博力电器总经理助理马强说,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注重质量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空调行业的新起之秀,如今,公司已进入飞利浦空调和恩博力电器的双品牌运营新阶段。
安徽晶隆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基本完成,处于生产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公司营运副总何晶介绍,一期占地250亩,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630万片12寸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将填补滁州市半导体产业的一项空白,为滁州市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晶隆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将填补滁州市半导体产业的一项空白
“我们选择在这里投资,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何晶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集中地,滁州离南京、合肥比较近,原材料、产品运输都很方便。同时,这里高校众多,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滁州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的帮助也很大,积极为我们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新高地,滁州市以 "硬环境" 筑基、"软环境" 赋能双轮驱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功实现从 "地缘相邻" 到 "发展相融" 的跨越。如今,浦口 - 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速崛起,“1+1>2”的发展硕果在滁河两岸持续上演。
记者:吴承江 黄洋洋
采访支持:胡昊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