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如江海潮头奔腾不息。观大势,随着交通的互联互通“密织一张网”,城市间的协同发展、要素联动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之势;看当下,一条条创新链、产业链,正在长三角纵横延伸,形成分工有序、彼此嵌入的发展共同体。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长三角北翼,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南通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更深层次接轨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经济总量连跨多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南通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24年,GDP超1.24万亿元,增速位居全国27个万亿城市第2位。
开发园区是南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如今,20个国家级、省级园区在江海大地上星罗棋布、竞相发展,撑起南通经济总量的大半壁江山,成为招商引资主力军、科技创新主引擎、高端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主阵地。
今天,我们走进南通沿江沿海的部分开发园区、创新载体,感受一体化发展浪潮下园区经济的发展活力。
江上“巨龙” 南通“好通”
初冬时节,天高云阔,长江奔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从苏锡通产业园区穿境而过,桥面上滚滚车流往来不息。苏通大桥是长江南通段首条建成通车的跨江通道,紧跟通车机遇,南通、苏州、无锡三地跨江联动开发建设苏锡通产业园区,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柔性混输管线实验室)
在苏通大桥下游8公里,两台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正在江底一左一右双线掘进。这里正在建设的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这一超级工程建成后,南通将又添一条跨江大动脉。而和这条过江隧道同时在建的,还有张靖皋长江大桥和北沿江高铁崇启公铁大桥。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大临工程也已启动建设。
此前,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大桥等3条过江通道依次建成通车。随着过江通道的不断加密,南通江面将呈现“八龙过江”的交通格局,未来平均每20公里便有一座过江通道,南通到上海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
此外,南通新机场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北沿江高铁建设正快马加鞭。从长江天堑到宽阔通途,从“向南不通”到南通“好通”,交通之变,让南通从过去的“神经末梢”,一跃成为如今的“枢纽动脉”。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南通以构建海陆空并进、公铁水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更深层次接轨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北上海”“新苏南”。
新质产业 崛起江海
开发园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从沿江到沿海,南通各大园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建设具有竞争优势和创新实力的主导产业,聚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星源材质是南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项目总投资112亿元,从事锂离子隔膜制造。目前,项目已完成30万平方米综合大楼及厂房建设,已有8条湿法主线、33条涂覆生产线和20条干法线投产,去年实现销售14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碳隔膜生产基地。

(星源材质(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南通开发区正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引进1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0多家在这里投资,共享发展机遇。
在通州湾示范区,中石油集团总投资500亿元的蓝海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5000多名建设工人日夜奋战,厂区主体建筑已见雏形。其中高端聚烯烃项目总体进度已过半,预计将于明年投产,成为通州湾打造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主力军。
目前,南通已形成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1.2万亿元。目标3年内,全市建成不少于30家辨识度高、承载力强、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园区。
创新动能 活力奔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城市间产业协同和发展协作的共同选择。南通主动策应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在南通创新区,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内陈列的涤纶丝柔性复合管、钢带柔性复合管和黑色碳纤维管等产品,已走出实验室、走下生产线;几步之遥,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展示厅内,新型光电材料、模块及先进光电装备等,是这所国内顶尖大学扎根南通从事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南通创新区是南通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目前已聚集北大光电院、长三角国创中心等10多家“国字号”大院大所,落户了300多家企业和科创项目,吸引了5000多名各类人才成为南通“新市民”。
生物医药产业是南通支柱产业之一,产业细分领域多、创新协同性强,具有鲜明的“一体化发展”特征。南通开发区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孵化加速、全链协同、成果转化为方向,主动承接上海和苏南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外溢和产业化转移。目前,已汇聚23家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十足的发展态势。
产业之城 幸福家园
园区建设,产业是基础,活力是关键。一个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园区,既要有现代化的厂房,更要有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和便捷舒适的生活配套。走进南通一座座园区,呈现在眼前的,不仅是产业形态日渐丰满的发展高地,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初冬时节,江风涤荡。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苏通乐园内,枫叶小镇奥莱、苏通长江生态文化园等场所内,购物、休闲、健身、露营等业态日益健全,形成协同发展的态势,构成南通新的休闲消费商圈。今年国庆期间,园区内的小黄鸭主题乐园成为某平台亲子乐园榜全国第三、户外榜第一。
南通创新区作为南通城市新中心,坚持以人为准彰显城市风貌,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引入南通中学等名校资源,办好紫琅一小、通中附校、紫琅湖实验学校等,基础教育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南通城市规划馆)
随着中石油蓝海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曾经地处偏远的通州湾示范区,以海洋文旅资源供给勾勒人海和谐画卷,网红灯塔成为现象级“打卡地”,每日吸引游客量超8000人次。围绕以产业配套和人才需求为核心,通州湾正加快打造青年友好、活力时尚的滨海现代化新城。
潮涌江海处,满眼皆活力。江海之畔,开发园区,正成长为一处处产业竞相集聚、人才近悦远来的发展高地、幸福乐土。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