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霍邱县青少年业余体校的训练场上,田径选手们正进行跨栏专项训练,他们脚上的专业跑鞋、手腕上的运动监测设备,以及体校去年新购置的智能化训练器材,这些现代化训练装备,见证了体彩公益金为基层体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这些装备全是体彩公益金资助的。”教练张运军介绍,近三年霍邱体校青少年体校累计获得公益金支持超130万元,彻底告别了过去“煤渣跑道、铁皮训练房”的艰苦岁月。
从艰苦岁月到冠军摇篮
霍邱体校校长余红宾回忆,上世纪90年代,体校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煤渣跑道扬起尘土,铁皮训练房夏热冬冷。”
“1999年,胡青还在霍邱县二中上学,同时也开始在霍邱县青少年业余体校进行拳击训练。”余红宾还记得胡青当时个子不高,但特别能吃苦。在2002年夺得省运会冠军后,胡青进入了省队。此后在国际、国内赛场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后来因伤退役后,胡青担任过安徽拳击女队主教练,现在在省武拳中心办公室工作。

“过几天我就要去拳击国青队,担任教练。”身份的转变让胡青对于体彩公益金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上深有感触。“我相信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以后的体育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好。”胡青表示,多年来,从后备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引进,到改善运动员训练场馆与比赛和文化学习条件,再到为备战参赛提供科技助力、医疗保障,体彩公益金始终是运动员成长和青少年筑梦逐梦的坚实保障。而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安徽体育健儿将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苗子计划”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体彩公益金支持的“苗子计划”,霍邱体校的“冠军谱系”不断延伸。从胡青到2015年世界龙舟锦标赛“三冠王”李倩,再到全运会拳击季军汪彪,体彩公益金滋养的“体育基因”正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李倩的经历同样印证了体彩公益金的重要性。李倩那时还在新店初中上学,被到学校选拔苗子的余红宾一眼看中。“当时她身高臂长,非常有潜力。”2008年,李倩由霍邱体校输送至马鞍山市水上运动基地联合培养,在2010年省运动会夺得女子皮艇组6000米冠军后,2010年输送至安徽省体工队,2014年进入广东省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正式由皮划艇转入龙舟项目,此后在多项国际大赛中夺得冠军。李倩始终心怀感恩:“体彩公益金在训练器材和成长过程中给我们很大帮助,为我们保驾护航,助力我们圆了冠军梦。”
体彩公益金惠及更多学子
据统计,2021-2025年,霍邱县体校共获得体彩公益金资助386万元。资金重点用于以下三大领域——训练升级:改建标准化塑胶跑道、购置德国进口柔道垫等专业设备;生活补助:为贫困运动员提供每月600元膳食补贴,覆盖率达43%;赛事支持:2024年输送12名运动员参加省级青少年锦标赛,公益金承担全部差旅费用。霍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定期公示资金流向,2025年上半年审计显示:器材采购占比52%、运动员营养补贴28%、教练培训20%。这种模式已成为安徽省县级体校的示范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体彩公益金的效益正在向更广范围辐射。2024年,霍邱县利用120万元体彩公益金,为20所乡镇中小学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基础体育器材,让农村孩子在校内就能接触到规范的运动设施。随着新一批体彩公益金即将到位,霍邱县体校正规划建设运动员康复中心,进一步改善训练条件。
播种希望,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机会
“我们不是要每个孩子都成为冠军,而是要给他们一个靠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余红宾校长的这句话,道出了基层体校的初心和使命。
正如14岁的皮划艇选手张磊所说:“公益金就像隐形的翅膀,托举我们向领奖台飞翔。”在体彩公益金的持续支持下,霍邱县的青少年体育事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无数像李小雨、张磊一样的少年,正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从煤渣跑道到智能化训练器材,从胡青、李倩到今天在训的张磊,安徽霍邱体校的变迁,是由体彩公益金默默书写的“逆袭史”。这笔钱,化作了一双双专业的跑鞋、一份份温暖的膳食补贴、一次次走出去比赛见世面的机会。它未必能保证每个孩子都站上领奖台,但它确保了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都能拥有一条公平的、专业的、充满希望的起跑线。
如今,体彩公益金也越过体校的高墙,辐射到更多的乡镇中小学。它播撒的,不只是冠军的种子,更是运动的快乐、健全的体魄和那种“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信念。在体彩公益金这双“隐形翅膀”的托举下,每一个平凡的孩子,都拥有了向着更高、更远天空飞翔的可能。(记者 江锐)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