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网评 > 正文

培育人才是乡镇工作的“必修课”

2024-09-14 15:53:33 来源:   编辑:阮怀霞   

“人才兴,乡村旺;人才强,乡村盛”。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引擎”,是乡镇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的关键力量,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掌握了更强劲的内生动力。在人才工作上,乡镇需要始终秉持“久久为功”的理念,将人才工作作为第一要务,重视人才的“找、引、用、留”,多措并举,试图打造一支作风端正、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常做“加法”,智慧建档,把人才“找出来”。乡镇人才工作要多举措常做“加法”,持续“加”人才的数量。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如高铁站、村民广场、村务宣传栏、微信交流群等,广泛宣传人才对于乡镇发展的重要性与深刻意义,鼓励各类人才主动申报项目,提高人才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增加摸排渠道。一方面,组织乡镇干部深入各村各户、企业、学校等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掌握潜在的人才信息;另一方面,与在外务工人员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建立联系,建立人才服务站,试图挖掘在外的优秀人才。三、要加强数据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档案系统,将收集到的人才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录入系统,实现人才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同时,对积极参与建档的乡镇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免将智慧建档变成“纸上谈兵”。

勤做“减法”,立足岗位,把人才“请回来”。“减”的是步骤、流程与形式主义。一、要减少人才引智的步骤。精简人才“落地”流程,对传统的人才引进流程进行深度梳理和优化,简化人才返乡的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把人才准确、快速、高效地“请回来”。二、要立足实际设岗位。根据乡镇的发展需求和特色产业,设立具有吸引力的岗位。例如,针对农业产业强镇,可以设置农业技术推广专员、农产品品牌策划师等岗位;对于有旅游资源的乡镇,设立旅游规划师、民宿运营经理等岗位。要对岗位进行详细的职责描述,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让人才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岗位上的价值和作用。三、要积极寻求外部合作。要寻求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合作,开展农业转接技能人才交流和合作项目、农业合作项目,设立实习基地和农业科研工作站,增加岗位储备,引进其他平台人才的资源。

乐做“乘法”,增加本领,把人才“用起来”。把人才“用起来”是乡镇人才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决定着乡镇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也对乡镇人才工作以及人才自身的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要搭建多元创业就业平台。乡镇要积极寻求县级以上创业园区的帮助,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如:农业人才可以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新技术试验和推广;电商人才在电商服务中心助力农产品销售。同时,鼓励人才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工作室,给予政策、贷款、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二、要强化人才培训。定期组织针对特色产业内部相关人才的专业培训,邀请产业行业专家授课、开展经验交流、提供技能升级培训等活动,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要建立实训基地。组织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学习或就业,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人才之间跨领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善做“除法”,除去忧虑,把人才“留下来”。乡镇人才工作要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除去形式主义,化解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地让人才“留下来”,发挥人才工作更大的价值。一、要除去人才后顾之忧。积极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为返乡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补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降低人才创业成本;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支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二、要除去人才心理落差。加强对返乡人才的关心关爱,定期组织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重视。在邀请人才返乡时,要实事求是地介绍乡镇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让人才对实际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避免过高期待带来的心理落差。三,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镇政府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与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专属特色优势,充分发挥 “优势拉力”,扎实做好人才工作,将人才 “找出来”“请回来”“用起来” 并 “留下来”,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蓝图。(王恒辉)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