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它们随着时代的变迁、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演进。正如自然界中的树木,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不断生长、枝繁叶茂,理论之树也在人类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的养分,保持其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要使这棵“理论之树”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与蓬勃的生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精心的培育与呵护。以下,便是关于“永葆理论之树常青”的几点思考。
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于理道之究,当持敏察之心,对新知异象,常怀瞩视之念。遇创新之机,须疾如风捕影,瞬息不失,以握其要。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观点和思想。打破思维定势,拓宽视野,为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须开放胸襟,纳新吐故。“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通过不断学习并将新技术、新思想、新文化融入理论体系中,使理论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时代。
须敢于质疑,自我革命。在理论研究中,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做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质疑中发现既有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潜在问题,为理论创新提供突破口和切入点。理论之树要想常青,就必须敢于自我革命,要有勇气挑战既有理论和权威观点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来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奋勇向前。
须行出真知,不断创新。理论之树要想根深叶茂,就必须深深扎根于实践的沃土之中。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才能真正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在永葆理论之树常青道路中,我们还要保持持续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来完善和优化理论创新成果,推动理论创新发展。
总之,“永葆理论之树常青”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理论之树在时代的风雨中更加坚韧挺拔、枝繁叶茂。(金咏哲)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