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州市泗县高度重视慢病一体化管理工作,从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协同管理三方面入手,推动慢病一体化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慢病管理医疗保障。一是“强基础”。近年来,泗县多渠道整合资金21.5亿元,实施“交钥匙”工程,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进行整体提升。县人民医院新院、中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新院、新疾控中心陆续于2017-2020年投入使用;改造或新建镇卫生院18家,已全部投入使用;对88个村卫生室进行新建或改扩建,对其余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二是“强硬件”。基层医疗机构对照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建设标准,全面加强临床科室建设,配备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眼底检查、颈动脉斑块检查等设备。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配备CT10台、DR18台、彩超49台等。三是“强软件”。升级改造泗县智慧家庭医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慢病患者智能分标管理,整合全县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将门诊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签约服务及慢病一体化管理等数据整合利用,实现县域医疗、公卫平台互联互通。
打造专业化队伍,助推慢病管理转型升级。一是组建一体化管理团队。泗县卫健委、医保局、财政局联合印发《泗县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工作方案》(泗卫健〔2024〕1号),组建327个县乡村三级慢病管理团队,团队人员由丰富临床经验的内科医生、公卫医师、护士等组成,对辖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服务。二是开展基层慢病管理业务培训。医共体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到辖区基层医院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培训会,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慢病管理能力。三是选派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选派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到上级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进行轮训,推进基层医院慢性病诊疗流程操作规范和标准化。
实施协同性管理,完善慢病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慢病一体化门诊。在大庄镇中心卫生院、屏山镇卫生院、草沟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慢病一体化门诊,设置包括诊前服务区、候诊区(健康宣教室)、全科诊室、检查区、药房、收款室等,所有功能区均设置在同一楼层,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实行慢病人群分类管理。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进行管理,原则上红标患者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重点管理与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协同管理和服务;黄标、绿标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管理与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协同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两病”门诊和住院患者,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享受免普通挂号费、优先诊疗和住院服务;医共体牵头医院将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无缝隙转诊。今年以来,全县上转2505人次,下转920人次。(刘国鸿)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