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休宁县汪村镇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相结合,以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为中心,依托红军被服厂、红军屋旧址等红色资源,系统构建“一亭”“两道”“三场馆”“六旧址”的红色路线规划布局,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汪村镇按照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标准,进一步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扩充史实资料。同时组建红色讲解队伍,讲好石屋坑红色故事,完成《那一抹红》红色歌曲、《一块红布》红色微电影、《红色石屋坑》短视频、《红色石屋坑、初心映丹心》《初心鱼水情》党课等制作发布,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其中《初心鱼水情》微党课获安徽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一等奖。
红军屋
汪村镇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传承山泉流水养鱼传统,鼓励农户自养、规模养殖,吸引当地能人回乡创办泉水鱼养殖基地,成立泉水鱼等专业合作社3个,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养殖销售模式,修缮、新建鱼塘208口,泉水鱼远销至上海、合肥等地,养鱼人均收入达5000元/年。同时,流转160余亩撂荒地进行规模化复耕复种,打造乡村振兴黑玉米、大豆种植基地。建成苞芦松标准化生产车间,推动苞芦松品牌化发展。2023年以来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98.8万元,其中田里村达到146.3万元。
泉水鱼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汪村镇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红军夜校、石屋坑红色纪念馆等阵地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党员群众集中观看《一块红布》等红色教育电影10余次,讲好石屋坑余成圭“一门三烈士”等当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涌现出文明家庭-余锦霖户等先进典型。挖掘田里村板凳龙等民俗,传承七月半义务“拔路节”等传统习俗,引领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田里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红色石屋坑入选安徽省“十五佳红色旅游康养基地”。
下一步,汪村镇将继续深挖红色底蕴,推动“红色文化”向“红色产业”转变,“绿色资源”向“绿色优势”转变,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迸发乡村振兴强大活力。(王伟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