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开阔教师视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2024年11月22日合肥市南门小学湖畔花园分校李雯、袁丽娜、张娴娴三位老师来到南京参加由亲近母语论坛举办的第二届点灯人素养大赛。三天的观摩学习,老师们不仅听了观摩了多节阅读课和创新案例,还聆听了专家讲座,收获满满,写了很多学习心得。
做“明亮”的阅读老师
深秋时节,我们又一次来到亲近母语论坛,共赴一场阅读教学盛宴。这是点灯人的聚会,这是明亮的阅读课堂。徐冬梅老师希望大家一起去培育完整而和谐的人。去追寻让每一位师者,每一位儿童精神明亮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师者可以彼此温暖和生命安顿的教育。在紧张的两天半的听课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种明亮的阅读课堂样态。
精妙的设计让学生“明亮”起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两节课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一节是来自大凉山的付海亮老师带来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的阅读教学,还有一节是来自泉州师范学院黄睿老师带来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完全以儿童为核心,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人。两位老师在交流课上都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付海亮老师是引导孩子们自己提问,但是有明确要求: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提出3-5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几个问题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而黄睿老师则是课前让同学们广泛提问,然后找出学生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互联网上其他孩子讨论最多的话题,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当然,这样的讨论一定是建立在学生们深入阅读基础上的。然后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孩子们充分表发自己的想法,其他孩子可以进行反驳,老师只负责记录,总结也是蜻蜓点水,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概括,不作评判,不给结论,全面发挥学生读书交流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读书体会。在这样的阅读课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碰撞。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不仅学会怎样阅读怎样思考,还学习如何倾听,如何彼此尊重。
扎实的积累让教师“明亮”起来。这次南京学习,我看到了很多老师之所以能有这个灵动又有深度的课堂,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读书人,为上好一节课,可能要有几十本书的阅读的积累。付海亮老师为了上一节科幻小说的阅读课,自己居然看了很多其他的科幻小说以及《时间机器》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不仅如此还在网络平台上听了50多个科幻作品的介绍。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才能够在课堂上实现放开让孩子提问题、讨论的局面,面对孩子们可能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才能引导孩子进行筛选,才能明白孩子提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还有一位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开启了深度阅读童书的旅程,不仅阅读了大量童书,而且坚持写作,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童书解析,一年写了上百篇。这样扎实的专业积累,才可以更好地找到最好的阅读材料和文本的切入点。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这也是我自己想做也应该去做的事情,阅读教学是没有捷径的,老师自己就应该沉下心来读读书,勤于思考,勤于笔耕,让自己零碎的思维逐渐变成成熟的教学思想。
生命的交融让课堂“明亮”起来。阅读课的课堂因为有了书的桥梁,老师和学生就有了更深的的链接。阅读课堂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场域,而是老师和学生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和共同的成长。这样的阅读课堂是“明亮”的阅读课,是珍视生命和童年的课堂。《矮人坐在书架上》珍妮特的奇幻经历固然是童话里才有的情节,但是从生命情感体验这个层面说,是完完全全的真实。孩子们在个珍妮特一起去经历奇幻实际上就是与自己心灵的一场深度对话。《给你写信》这样一首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假如你写信,你会送什么?老师没有去分析,而是带孩子们一起感受,把不可言说的情感浸润在孩子的心中。
用徐冬梅老师的话说,明亮的教育是应该关注儿童精神胚胎的发育,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养成和完善,既关注高远的人类的未来,更关注眼前每一个具体的人,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应该深刻地理解学习的含义,应该是有闲暇的,是给童年以空间的。我们老师要做明师,是向光者,是追求明心者,是精神明亮的人。
这次参加“亲近母语”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为什么要做整本书阅读?新课标把这个单列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可见它的重要性。读书,读整本书,学生如果长期坚持下去,拥有一定量阅读基础,那么他们收获的不是听说读写语文成绩的提高,还会在读书时发展自己丰富的词汇,发展自己的言语系统,更重要,孩子能在读书中不断完成自我的成长,不断觉知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能感知到自己与自然宇宙的关系。
那么整本书阅读,我们怎么上呢?关于这类课程,共有四种常见的课型,如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还有体验课。但这已经进入到跟学生一起上课的时间点了。让我们先把目光放在备课上。
首先,教师要对要阅读的整本书读完。读完后需要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本书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是单线叙事,还是双主角,是成长小说,还是反复情节。或者好几种结构的叠加,像《西游记》,它既有反复情节,同时又是一本成长小说。培训中的付海亮老师,他在给六年级的孩子讲《时间机器》之前,读了这本书的作者写的所有的书,还在得到上听了三百本科幻书。真的是做到了对这本书的全面掌握。
对结构的整体把握有利于我们后面设计问题。因为一本书,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既然一整堂课,总归要有一个问题串,这个问题串是帮助学生把握整本书主要内容的关键,也是能让整本书最大的价值显现出来的重要切入点。
为了让短短的课堂时间高效,我们还可以在导读课后,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跟进式提出问题。让孩子有持续认真阅读这本书的一个抓手。毕竟,要想后面能很好地讨论问题,孩子能认真读进去书,了解书本的内容,是最关键的。这些抓手就能很好地给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的刺激。
关于整本书在推进课或者分享课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除了咱们老师可以站出来提纲挈领地提出,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在读的时候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上课之前,抽出时间,让孩子在小组内互相传阅自己的问题,其他组员可以对提问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论,这里的评论可以是反驳,也可以是补充。这样,孩子在课前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阅读、思考和纸上评论,这会为下一步上推进课和集中分享课做好准备。比如黄睿老师给孩子上《西游记》,上之前没有磨过课,怎么保证课堂能提出很好的问题,并且能互相反驳或者补充呢?他在此前就布置孩子们提出问题,小组传阅,并且可以互相评论,可以说对后面的课堂做好了准备。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分享前期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针对具体几页内容的的零散的提问。那么在整体推进或者分享课上,我们就需要基于整体性把重要的问题筛选出来,异质,而且由易到难。或者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类提问的常见逻辑顺序。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集中讨论这几个重要的有逻辑关联的,并且能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整本书读透。比如黄睿老师的课,他提了三个问题:①孙悟空取经之后变强了还是变弱了?②孙悟空进步了,是唐僧的功劳吗?③结合唐僧念咒的回目和全书最后一段,通过文本细读,猜测唐僧后面会有什么成长。这三个问题紧扣整本书成长小说的类型,从整体到细节,可以说抓住了主线,又很精妙!
如果你上的是分享+推进两种课型,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你就可以设置一个能继续引起学生阅读期待的“猜想性问题”,让学生更愿意自主继续读下去。而如果你上的分享课,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就可以是对整本书意涵的一个探索,引发学生更深化的一个思考。
整本书阅读真的很重要。后面我会先给孩子进行整本书的听读+讨论。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读,然后讨论。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11月22日-24日,我有幸参观了在南京举办的“2024年儿童母语教育论坛”的比赛,收获颇丰。会议上,徐冬梅老师提出了“明亮的教育 明亮的课堂”这一教育主题,让我感触颇深,让我不禁思考,教育该是什么样的。“教育应该是基于孩童本性的,而不是人为按照成人的想法去约束的,要用爱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老师的话说清了教育的意义,指明我未来的方向。
在22日上午诗歌阅读课的分享上,我领悟到了不一样的古诗教学。原来古诗还可以用方言唱出来;我还领悟到古诗之外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孩子的想象世界如此奇妙。案例分享之后,黄晓丹教授的一席言语让我忍不住拍案叫好,她说:“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大部分的话都是无用的废话,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教育就如同一个餐桌上大家在分享同一块面包,餐桌上的人表达吃这块面包时的感受时,是真正的投入与分享。教育也是如此,当所有人投入进同一部分的内容,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教育的意义也就出现了。”黄晓丹教授的话让人如沐春风,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真正理解了怎样的教育才是教育,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在22日下午的整本书阅读课上,范一舟老师执教的《二一班的快乐老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氛围很轻松,范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发孩子的思考。其中利用目录引导学生回忆书中的内容,我认为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后的升华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引人思考——虽然老提有很多的缺点,但他在进步,也拥有了十分珍贵的品质,我们应该接纳他。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老提”。范老师选择的书本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这也启示我向他学习,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故事,更要引导他们学会阅读。
当然,在南京的学习中最令我惊叹的是23日上午听的黄睿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西游记》这部经典内容非常多,老师到底要怎样教才能把这么厚的书在一堂课里呈现出来呢?黄老师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给班里的学生按照ABC进行分组,制定简单易行的规则,然后开始递进式抛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很有思辨性。发言时,老师是学生言语的记录者,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自由表达观点,陈述理由。整场课上,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讨论发言因为有着老师的记录所以省去了许多重复性的发言,课堂的效率是很高效的,学生也认真投入。这真是我心中喜爱的课堂,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也期望能像黄老师一样,打造一份自己和孩子都能乐在其中的好课堂。
此次南京之行真的很有收获,改变了我的教育的理念,为我的教育之路指出了方向,我会将此次之行学到的知识尽量地融入我的教学之中,让孩子得到更好地成长。(李雯 阮仁全 吴雅雯 张轶群)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