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别让“应试导向”带偏中考体育

2023-03-07 09:09:53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田双   

应“势”教育 王恒/漫画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将目光聚焦体育中考,她建议要谨防体育中考走偏、确保考试公平,同时做好科学研判,拒绝“应试”导向。

眼下,随着国家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加码”中考体育分值,有的把体育中考分值提至50分或70分,有的甚至干脆“一步到位”,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同分值”。此举是顺应改革之需,固然令人欣喜,但需注意的是,也要防止“应试导向”带偏中考体育。

可以想见,随着体育中考分值“加码”,不仅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会更重视体育教学,家长也会跟着动员起来。体育课不再只是课程表上的“体育课”,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中考体育分值“加码”,成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助推器”。

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中考体育分值“加码”后,在具体的操作上应避免将体育学科再引入“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在学校,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或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化训练,安排大量的课外锻炼项目,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完成文化学科作业的同时,还要完成额外的体育作业;在家里,家长在操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还需留出时间督促孩子完成每日的体育锻炼,甚至必须完成每日考评。若是如此,不免又成了孩子的一项“课业负担”。

因此,要防止“应试导向”带偏中考体育,还需“家校合力”。一方面,学校应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严格按照课程编制开齐开足体育课,又要合理安排、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忌动辄以布置大量“体育作业”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客观对待孩子的体育成绩,既要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进行体育锻炼,又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切忌采取过激的方式“逼迫”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更不必走上把孩子送入培训机构的老路。廖卫芳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