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束永青:讲好小井故事 赓续开拓精神

2023-07-09 09:14:5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张崴   

一路改革、一路发展、一路辉煌,为探究合肥市山南镇小井庄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学院赴山南“聚焦文化传播,探究人民主体”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9日来到位于小井庄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进行探访调研活动。该馆讲解员束永青向实践队员讲述了小井庄一步步实施包产到户的红色故事,带领队员们参观了万里同志开展会议的原址。

扎根在红色土壤上的“永青”

小井庄面积仅有12.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有不到四千人。束永青,今年刚满30岁,一位土生土长的小井庄人。大学毕业后不久,她偶然在网上看到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招聘讲解员的信息,就赶忙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这份讲解员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五年。

每天面对着不同的游客,怎样将小井故事讲好,一开始对她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边讲边总结、边干边摸索,靠着在讲解中与游客相互交流、双向学习,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讲解员。但是她对自己的定位不仅是一名讲解员,还是一位小井庄精神的传播者,一位山南文旅业的宣传者。

 
 

图为束永青正在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  (权杨晨/摄)

在交谈中,她告诉实践队员们,这份工作对她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但提升了她个人的能力,而且让她对家乡的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榜样的坚定是坚守的勇气

束永青向队员们谈到,隔壁长庄村有一个“守村人”翟从定书记,是她一直以来的榜样。长庄村位于肥西的最西部,土地贫瘠,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穷则思变”,翟从定另辟蹊径,带领贫困户们走出了一条发展白鹅养殖和太空莲培育的农业改革新道路,在2015年成功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最初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翟从定的做法,甚至对他进行谩骂,但他却坚定不移,要将长庄的农业改革进行到底。

 
 

图为束永青向游客讲解小井庄包产到户的历史故事  (谷欣玲/摄)

敢于改革、敢于开拓,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着束永青在传播小井庄红色文化的路上不断前行。束永青积极参与家乡的旅游资源对接与旅游宣传工作,戴上小蜜蜂,走进纪念馆,她口中有故事,眼里有光芒。

小井庄这段曾经的故事是藏匿在肥西的红色记忆。四十多年后再看小井庄,这里已经成为了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旅成为小井庄发展的一大名片。

 

精神的传承与光芒的永续

提到包产到户这个历史性的改革,人们大都略知一二,但提到小井庄包产到户,全国上下却没有多少人了解。实践队员们参观纪念馆得知,其实小井庄才是农村包产到户的第一村,但当时很少向外宣传,所以这段红色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尘封在山南。

束永青感叹道,小井庄故事目前的传播范围最多只在肥西县或者合肥市,除了小井庄本地村民外,山南镇的其他村民也只是大致了解而已。如何更好地传播小井故事,让人们都知道这段红色历史,是她在工作中面临的一大考题。独木难支孤掌难鸣,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束永青和她所在的纪念馆积极联合周边各党员机关团体和中小学,开展党建和红色研学活动。先将小井庄的故事在安徽范围内讲好讲透,再让小井故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让先辈们勇于改革的包产到户精神在中国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昔日万里、茂林同志的壮举历历在目,今天新时代青年英姿勃发砥砺前行。更好地发扬小井精神,“束永青们”在行动。

 
 

图为束永青正在向党政机关参观团讲解小井庄包产到户改革成果  (谷欣玲/摄)

回首过往,立足当下。小井庄包产到户的精神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代青年应永葆初心、开拓进取,赓续红色血脉,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束永青的合照  (权杨晨/摄)

 

(谷欣玲 张正萌/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