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徒步徽杭古道寻访人间仙境

2022-07-29 17:27:3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小河弯弯向东流,潺潺流水悦吾心。皖南,没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与世隔绝,因为那弯弯曲曲的盘山路,正是“走出去”的见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道旁乱石遍布,就算是下一段坡道途趋于平缓,小心翼翼依然是法宝。徽杭古道,正是徽商风雨兼程踩出来的一条道。虽然山中多阴晴不定,但徽州人却是善于探索变通的。我们在领略树木丛生,听见悠悠蝉鸣时,先辈所感受到的,却是对于相对闭塞环境的厌倦。当夏日来临时,蝉鸣,于他们而言显得格外聒噪。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侧面表达了古徽州人对于徽州地形复杂难以与外界互通的无奈。而人们从来不安于现状,明白唯有探索与奋斗可造福下一代,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皖南的美,不仅仅体现在一睹为快,更是世世代代的积淀与传承。正是因为倒逼机制,才有徽商踩出的这片人间仙境。

202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蓝天凹合影留念

公路旁炊烟袅袅,孩童间有欢声笑语,河水流入万人心田,演奏出快乐的乐章。农业向机械化靠拢,无论是山脚下还是山坡上,无声的智慧都传遍四方,解放了诸多劳动力。贫瘠的土壤因探索而变,时光的河流夹裹着人们不断向前。夕阳西下,白墙黑瓦映射出光辉;安居乐业,古道人家再不用增添离愁别绪。崎岖不平的道路,犹如求知求智,螺旋式上升,象征着古徽商世世代代的探索。建设皖南,定是无数量变的累积进而引发的质变。

我曾泛舟桃花潭,聆听团队成员对景区负责人的访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鱼儿时而跃起,时而沉寂,远处飘来茉莉花香我又于近处欣赏,山之倒影映入眼帘,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曾走访徽州古村落,看似千篇一律之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哲学,门当、户对、牌匾、天井、木雕、马头墙……人们渴望吸收日月精华,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守住财气,期冀事业步步高升,祈愿驱散邪风邪气,渴望将人生盛景尽收眼底,渴望平安喜乐……对称之美,让这简易的黑白灰配色熠熠生辉。即便身处时代不同,人们都有相同的宏远。一砖一瓦,彰显徽派之风,一笔一墨,或刚劲有力,或委婉含蓄。而今行走徽杭古道,犹如置身世外桃源。

2021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张雅文采访

桃花潭景区负责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处于发展之中,在皖南,诸多事物都处在上升式的发展之中。先人的智慧与毅力,后人的聪慧与创新,更是构筑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我曾多次跟随孙超平老师参加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也预示着我不再将目光停留在电视、电脑和手机屏,而是以实际行动实地探访去感悟徽商的自强不息,去理解父辈口口声声的大道理——当体力达到临界点时,才明白什么是咬牙坚持;当怨天尤人时,别忘了身边的默默耕耘者;当畏于探索奋进时,别忘了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愤懑填充了大脑时,别忘了沉着冷静分析问题;人生要富有弹性,书山有路勤为径;要有扬弃的生活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注重机会成本进行人生决策……总而言之,我们要构建自己的世界,做最好的自己,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这美妙的风景,这确切的道理,因你徒步,才能得到切身体验。仙境不代表舒适圈,那一缕缕彩云,那一抹抹光晕,那一束束鲜花,那一潭潭清泉,是你的仙境,是你的喜悦;山清水秀,祥和安宁,是众人的仙境,是历经大浪淘沙,历经狂风骤雨,踏出来的仙境;这份美好,这份安宁,人们已然忘记了相对闭塞的交通环境,陶醉于美景,热爱于心底。

202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徽杭古道终点马啸乡

合影留念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徒步徽杭古道带给我的感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徽商精神带给我的勇毅。

(执笔/ 孙佳澍;队长/ 林家祥;指导教师/孙超平)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