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安徽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智慧农业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顺利进行。活动紧紧围绕当地中药材产业进行,从种植、加工、销售等多方面走访调研了当前亳州市的中药材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药材种植创新发展,旅植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活动初期,团队对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代表“亳白芍种植基地”进行了走访调查,并邀请了当地的中药材种植户带领团队进行活动。
通过团队的走访和种植户的介绍,团队了解到当地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比之以往有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政府支持取缔中药材种植散户,通过承包个体户的药田并给予补贴将中药材种植交由中药材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种植。对于中药材种植来说,新政策的推行不仅能够对药田进行统一管理、大幅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还能减少散户种植药材导致的中药材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
其次便是种植与旅游业的结合,当地政府结合当地特产“亳白芍”成功建立了号称“万里花海”的“亳药花海”,数千亩的芍花成为了当地现今著名的景色,许多外地人也会慕名而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与民众的配合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新政策的实施不仅让之前的散户有了固定的收入、不必再承担种植风险,还促进了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效推进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进程。
药材开发全力以赴,前沿技术推动新药研发
活动中期,团队造访当地一中药科技公司,并在内部人员的引领下参观药材的加工过程与储藏。同时与研发科的孙主任也就如今中药材的发展进行了交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孙主任交流。 李子俊 摄
孙主任向团队介绍了产品研发的过程,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中药材新型功能药品的开发不断有新成果出现,但是成果的出现与能够正式使用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期间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申报、各期临床等许多项内容,一款药品的研发周期可能长达十年。
中药材重在药材产量与品质,所以找寻药材中最为优秀的品种至关重要。伴随相关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公司对产品研发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同时实现众多不同种、不同年份的药材进行同时观察、取样、研究,在各种设备的结合使用下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目标。
交流过程中孙主任指出,迅速发展的中药业却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中国地大物博,中药材品种丰富,中药学人才却是寥寥无几,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即一个团队在进行研发。科技能够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但是人才的缺少始终是一个缺憾,培养相关人才相对于设备的更新要更加重要。
药材销售严查严打,政府监督规范药材交易
活动后期,团队前往了当地、乃至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康美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走访调研,同时团队也邀请到商户王女士就市场各方面状况对团队进行介绍和答疑。
图为康美中药材交易市场。 李子俊 摄
康美中药材交易市场作为国内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许多大宗的中药材交易在此进行,全球各地的药材在这里汇聚,所以市场交易的监管也就是重中之重。
通过对药商王女士的采访,本团队了解到:在过去监管力度远没有如今这么大时,这里各种乱象频出,药材品质问题和交易垄断问题严重。后来政府严查严打,整治乱象,通过几年的努力,市场乱象不再,中药材交易市场真真正正得到了规范。各类违规问题虽时有发生,但也迅速被相关部门严惩处理。
如今的交易市场趁着“互联网+”的东风对中药材交易进行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改造,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传统中药材市场交易的升级改造,促进了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发展,总体而言中药材交易的发展态势呈良好状态。
“因为人工种植的药材质量不好,所以现在卖的最好的还是野生药材。”王女士如是说,“中药材产业最大的问题就在种植上,野生的药材越来越少,人工种植品质跟不上。”
图为团队校内合照。孙光旭 供图
中药材种植的问题一再被提及,这也也愈加突出了中药材种植方面的问题,作为中药材产业的根基,中药材种植发展起来才能更好的带动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实践团队表示:将结合专业知识、结合学校优势,为解决当地中药材种植问题贡献一份力量。(通讯员 李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