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北京林业大学:相约北林,自然有你

2022-05-13 14:50:4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郭琪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综合实力

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林学、风景园林学2个学科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1960年国家确定的63所重点大学之一;

全国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批准建设的21个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

学科体系

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15个本科学院,包括林学院、草业与草原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园林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有62个本科招生专业(含专业方向),70个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30个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现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8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A+档位:

林学、风景园林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林学、风景园林学。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

林学(含7个二级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

植物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一级):

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二级):

科学技术哲学(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学(林产品贸易方向)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

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北京市重点(培育)学科(一级):

生物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

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草业科学、土壤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

生态环境地理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

ESI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312人,其中正副教授936人,在任研究生导师87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39人。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特聘专家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者18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

科研实力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野外台站、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科技示范园、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观测研究站、8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位观测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质检中心、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局研发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共计24.9亿元。

教学培养

保送研究生:

对优秀学生实行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近年,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数占本科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8%左右。

跨校选课:

学生可在由21所学校组成的学院路共同体选课,学院路地区21所高校教学共同体(简称“学院路共同体”)每学期为学生开设涉及文学、艺术、体育、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一百余门公共课和5个辅修专业。全部实行网上选课、网上管理。为方便学生学习,校际公共选修课全部安排在双休日上课。

辅修制度:

在校本科生可申请修读一个辅修专业。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的课程同步开设,不延长学制。目前已设有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日语、翻译、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等多个辅修专业。

转专业:

学生在本科阶段实行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学生可于大一第二学期初、大二第一学期初、大二第二学期初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艺术类专业学生只能申请在艺术类专业内转专业。

历年录取分数:点击查询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