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宣州区水阳镇在“河长制”引领下水环境治理的生态蝶变

2022-06-19 08:18:4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美丽富饶的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金宝圩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章晓铃 记者曹开发)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是一座伴水而兴的千年古镇,水资源是该镇依靠种养业为生的百姓们最为珍视的资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农业产业结构也由单一种植业,通过优化调整形成了鱼蟹虾混养、幼蟹培育的“块状”经济产业。的水产养殖户为了获取高收入,肆意投放“猪禽粪”,催肥天目湖“胖头鱼”,导致河沟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编制《金宝圩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水阳镇人居环境(水环境整治)建设方案》,把“畅通水命脉、优化水生态、厚育水文化”和“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和圩区生态修复,打造岸绿、水清、景美的水乡风光”作为工作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清天蓝村庄美

沟宽水清住宅新

以项目建设综合施策为抓手畅通水命脉

水是金宝圩生产生活“主动脉”。因此,“水活”则全盘皆活。为盘活内外水动力,畅通水系,该镇对圩内水系认真勘测、规划和布局,2019年投资400万元启动实施金宝圩圩内水系贯通工程,分别连通裘公和雁翅水系的老坝头节制闸、杨泗和雁翅水系的长联节制闸;2020年投资1002万元启动实施管家引水工程,通过河沟疏浚和节制闸建设连通管家和裘公水系;2020年投资9360万元启动实施圩内凤联排涝站工程,当年底完成该项建设。目前全镇现有排涝泵站12座,排涝设备共39台套,全部设备安全运行,每天24小时可对外河排水超过500万立方;2021年又投入990万元在各片区主干沟上新建节制闸11座,使圩内主水系上下游直接贯通;2021年底再投入2000万元启动实施圩内“坝改闸、路改桥”工程,对龙溪沟和恢城沟及排水主干沟渠进行路改桥共40处。

水阳镇治水思路着重从南部引水、北部出水,借鉴古人智慧,实施“改坝建闸”、“改路建桥”,建设“桥闸一体”活水控制闸,对重点主干河沟逐步清淤,指导村和社区将“切沟断梢”、“拦网发包”的小水面逐步合并复原,以使上下游水系连通、抗旱排涝贯通、水域环境改善、综合效益呈现。

为持续改善金宝圩水质富营养化,大力推进“水清岸绿”治理模式,将涉及11个村和社区3600余亩养蚌水面彻底清除。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水面发包竞标方式以实施生态环保金担保协议为主,从源头上把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全镇可养殖塘口水面38908亩,现已发包实施生态养殖12497.4亩,剩余将在水面承包期满后,于2022年底全面发包实施。通过引水提质、打击“畜禽粪”肥水等不良养殖行为,全镇1080个塘口,80%的水体已呈良性改善循环。肥水养殖等不良行为在该镇已渐成历史。通过投放螺蛳、种植水草,禁投畜禽粪培肥水质,狠抓渔药饲料的监管等一系列水环境整治措施的实施,使内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净化。

目前,全镇水域内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已渐凸显。如裘公清水塘开展生态护岸和水阳集镇区域恢城沟通过清淤后,黑臭水体水质大为改善,螺蛳河蚌依稀可辨,已呈现出水草生长、野禽嬉水的景象。

以特色产业文化旅游 为目标厚育水文化

水阳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优厚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该镇5万亩优质养殖水面,水体宜养殖鱼、蟹、虾、鳖等名特优水产品,年产河蟹、鱼虾等水产品2万多吨,总产值达7亿元,以形成幼蟹培育、成蟹养殖为主导,以青虾、鱼类养殖为辅助的规模化、品牌化特色水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产业基地。全镇幼蟹培育面积4万亩,幼蟹年产10亿只,占全国幼蟹市场的1/8,产值高达2.6亿元。幼蟹培育规模居全国乡镇之首,被农业部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幼蟹第一镇”的金牌美誉。

为了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拓宽幼蟹销售渠道,全镇成立了124家水产专业合作社、334户家庭农场,进一步打通了“农户+农场+合作社”一条龙生产经营,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向外部不断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产品。同时举办“水阳河蟹文化节”,品尝水阳鱼、蟹、虾、鳖和水阳“酱菜”、“茶干”、“羊糕”、“鸭脚包、鸭翅膀”等饮食美味,感受水清、树绿、天蓝、花香、食美和四季常青的圩乡景色。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培育“水”产业,做活“水”文章,提高“水”效益,厚泽“水”文化。

生态养殖示范塘口

秋季塘口千百只鹭鸶争相觅食小鱼蟹

该镇通过组建基层河沟管护队伍,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齐抓、纵深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行“外河市场化+内河村为主”的常态化保洁模式,物业公司承包外河清捞、配备巡查管护船只和专职清捞员;村级配备了385名河沟塘口保洁员队伍,推动河沟塘口管护队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管护队伍管护职责与水平。根据域内沟渠阡陌纵横实际,还配备了河沟巡查无人机及专职操作员,做到全方位立体巡查。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问题启动管护队伍,共拆除废弃船13条,清理拦网设施10余处,有力提升了管水治水能力。

捞取河沟水面漂浮物

多重发力开展河沟治理 形成全域齐抓共治合力

围绕河长制中心工作,制定综合实施方案,协调引导各部门合力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特别是水利、环保、渔政、住建、畜牧、公安等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执法人员,针对河沟违法行为频发地域进行联合执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或集中整治行动。自全面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水阳镇组织打击非法采砂、电捕鱼、圩堤清障等专项行动40余次,共拆除17处非法码头和采砂点,关停、整顿“散、乱、污”企业39家,清理固废点位10个,清理固体废物260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有力维护了河沟管理秩序。

春节期间水阳江畔河两岸泊满了数千吨级铁驳船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