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芜湖 > 正文

芜湖龙山村:种植丹皮是情怀 产业融合焕生机

2022-11-16 17:54:2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李进   

11月初,群山之中的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天气渐渐有丝凉意,阳光照在新翻的土地上,丹皮种植大户孙致高师傅正在手把手地教授农户培育新一批的牡丹花苗。穿梭在凤丹基地的田间地头,孙师傅说起了这里的丹皮故事:“我们种植丹皮历史有一千多年,这些传统技艺也一代一代在龙山村传承下来,绵延至今。”一边说着,孙师傅一边用工具先拔出地里长出的杂草,然后翻开药田土壤刨出种坑,将经过精挑细选的牡丹花种埋入土中,并点入优质肥料,随后再轻轻地将种坑夯土培实。

(图为龙山村丹皮种植大会孙致高在指导丹皮种植 陈可摄)

丹皮即牡丹皮,味苦性寒。研究表明,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热、痛、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中国牡丹全书》记载“尤以安徽铜陵、南陵两地交界地区所产的‘凤丹’为全国丹皮之最”,说的就是龙山。龙山村,是远近闻名的“凤丹种植专业村”,所产的丹皮品质在全国市场上都是属于品质最优的那一类,丹皮酚的有效含量最高可以达到3.8%,而国家药典现在规定,丹皮中丹皮酚的有效含量最低标准仅为1.2%。显然,龙山丹皮的品质远超国家标准两倍有余,处于全国丹皮品质最优之列。

(图为龙山丹皮 唐凡摄)

近年来,龙山村依托丹皮产业积极融入市场,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通过招标与龙瑶生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整体租用村集体土地450亩,每亩租金200元,每年仅土地固定租金就可使村集体经济营收9万元,三年租金加分红4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边80余户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在龙山村建立了牡丹皮生产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形式,与800多户村民们签定了30年的种植合同。按照合同,宛西制药提供种植过程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田间管理,并以高于市场每公斤2-4元的价格进行优先收购,为当地丹皮种植户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图为仲景宛西厂牡丹皮生产基地 崔孝天摄)

一株牡丹皮的生长周期是2年,播种、施肥、摘蕾、整形,等上5年再采收、加工,在此之前还得经历选种、育苗等环节,丹皮从一颗种子到最终加工为半成品至少得需要7到8年的时间。孙师傅看着脚下正在发芽的种子,感叹道:“我们这里的丹皮品质确实好,但是生产周期还是太长了,老百姓如果只靠种丹皮来卖钱创收,要等很长时间,大家种植丹皮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了。”现在留守在村里的老年人,在丹皮成熟的季节参加采收工作,每天只能拿到80-120元的收入。

龙山村地处丘陵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碎片化导致无法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种植,现在所使用的还是最古老的人工培育采挖方法,从事丹皮生产的主要也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龙瑶生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何冉坦言道:“我们收购的村集体土地,只有一部分可以将土石推平后进行机械化耕作,很大一部分还需要人工采挖。像我们现在这个时间段,每天雇佣的采挖男工有时候从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干活了。”收入与成本不完全对等,很难吸引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后继人才不足也是龙山丹皮发展的一大困境。

(图为龙山村土少石多地地理环境 徐思凡摄)

丹皮与市场深度融合后所产生的问题也困扰着龙山村党总支书记汪明喜:“虽然我们龙山丹皮是好东西,但是现在的市场前景不是很乐观。”相较于龙山丹皮在山区种植,河南、山东等其他产区的丹皮产品,虽然品质不高,但是胜在产区处于大平原地区,可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丹皮产量大,自然价格就比较低。2010年,《牡丹皮中国药典牡丹皮质量标准》一文中明确将标准丹皮酚下调至1.2%,这一变化使得此前不达标的其他产区劣质丹皮也可达标流入市场销售,挤压了优质丹皮的市场空间,压低了优质丹皮的价格空间,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不良现象,龙山优质丹皮的真正价值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进一步减弱。

(图为龙山村农户在分拣丹皮 韩睿琦摄)

“我们龙山的好东西好传统不能丢,就算再苦再难,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加强政策引导,鼓励老百姓的种植热情,坚决不能放弃龙山丹皮的优良传统,这是龙山人的情怀与责任。”汪明喜在采访时坚定地说道。

2022年3月,龙山村成立的“南陵县渭湖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党建+订单+合作”的经营模式,积极招商引资,同仲景宛西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通过本地加工减少药品价值的流失,强化道地中药药材的溯源机制,让消费者用得安心。与此同时,村集体积极迈出产业融合的脚步,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了丹皮产品的产业链,打造了凤丹熏香、凤丹花茶等一系列附加产品的优质品牌,期待来年春天牡丹花开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汪明喜在采访的结尾,语重心长地说道:“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积极迎接挑战,突破发展困境,我们也在一步步摸索,共同期待着龙山村的丹皮产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崔孝天 徐思凡 )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