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马鞍山 > 时政财经 > 正文

马鞍山经开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强磁场”

2022-02-28 19:22:26 来源:安徽省外办   编辑:宋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开放联动高水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搭建展销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为引领,有效对接、主动融入、积极引进,擘画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精彩答卷。

2021年上半年实现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资11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5亿美元。实现货物外贸进出口总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其中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8.9%,进口总额0.49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前十强外贸企业实现货物外贸进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2%。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马鞍山青浦工业园被安徽省授牌为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经开区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

顶层设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跑,努力打造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高标准编制规划。制定“三年千亿级”发展目标,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明确《金山产业(高铁)新城片区开发实施方案》,坚持规划编制、征迁控违、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建配套“五个先行”,全面推进金山产业(高铁)新城片区建设,重点发展科创研发、休闲文化、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产业,打造生态绿色、核心驱动、产城融合、创新智造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已完成巢马城际主线工程经开区范围内334.2亩土地报批。持续深化一体共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速与苏浙沪创新链、资本链、技术链、人才链有机融合,积极构建“长三角研发、马鞍山生产”的协同发展新模式。与上海青浦工业园签订产业合作共建协议,成立驻上海青浦工业园工作专班,紧密对接合作,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现已入驻长材智能制造、御流智能包装、海底捞智慧工厂等项目7个,总投资78.5亿元,另有精密火花机、微电子产业园、睿中实业等项目正在跟踪洽谈。激发创新动能。以“招大引强”带动“招才引智”,以亩均效益评价倒逼“腾笼换鸟”、技改创新。颐海国际科技研发中心正式签约,格力“双碳”空调长三角研究中心正在洽谈,以东科半导体为主体的马鞍山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北交大长三角研究院轨交分院正在加紧建设,上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轨交材料中心已全部建成,与安徽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大学科技园已启动建设;上半年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7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

搭建平台,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新城”建设的“新引擎”。加快开展对外招商活动。紧盯“3+2+1+N”产业体系,突出“延链、补链、固链、强链”,聚焦环保程度高、创新研发强、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的“一高三强”优质项目,全力以赴“招大引强”。2021年以来,共新签约蜂巢能源28GWh动力电池、格力(马鞍山)智能产业园等项目3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2021年以来引进长三角项目20个,占新引进项目总数62.5%。借助协会平台,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助力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目前已形成蒙牛乳业、现代牧业、海底捞、达利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欧资企业群,以及华孚科技、绿德电子、富港电子、茂迪新能源等企业为代表的台资企业群。精心搭建对外开放平台。2021年以来,经开区统筹推进稳外贸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支持企业抓订单,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培训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鼓励支持企业申报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孵化器,引进人才团队,积极扩大进口,帮助企业申请办理进口减免税确认书,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落实省市两级出口产品转内销宣传、政策,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出口转内销展会;申报安徽自贸区联动发展区试点区域。积极推广对外贸易企业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组织对外贸易企业参加商务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线上专题培训班、RCEP协定解读研修培训等。2021年以来,园区兑现外贸企业各级政策类资金3864万元。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园区企业与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南京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高技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华骐环保、泰尔重工等多家企业分别与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2021年8月20日,泰尔股份与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签订 “智能制造标杆车间规划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中钢矿院获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空心微球新材料工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马钢矿业与北京科技大学院士合作建设省级院士工作站,科达机电、华骐环保等公司的9个项目获评省级科学技术奖。

多措并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见实效,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标“杭嘉湖”营商环境标准,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深化“放管服”“标准地”改革,全面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出台《经开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在经开区组织实施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8项区域评估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拿地即可进场施工、开工即有专班保障。2021年以来供应“标准地”工业用地999亩,为中钢诺泰、中钢粉体、海底捞智慧工厂等重点项目及时供地,有力推进“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建设”。在经开区,深耕马鞍山市已16年的中国领军乳企蒙牛集团,再次刷新了企业项目建设的“速度纪录”。经开区打造长三角现代乳业产业集群第一个百亿目标的关键性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蒙牛鲜奶项目从项目主体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作为园区首宗以“标准地”模式出让的项目,让企业体会到“拿地即开工”便利的背后,是创新制度再造流程、服务前移优化审批的努力付出。蒙牛鲜奶项目取得“标准地”后,2020年10月28日开工,仅用50天时间即进入厂房和研发楼建设阶段,2021年5月已竣工投产。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往前赶”,经开区聚焦“瓶颈梗阻”,通过实施“横道图工作法”和“五个一”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要素供给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杆线迁移、土地场平、征迁“多管齐下”、并联推进,让现场“一天一个样”;全程代办带办各类证照;项目办理不动产权证后,所有开工前审批阶段的许可和手续,在一周之内全部完成。正是在各方齐心合力攻坚下,蒙牛鲜奶项目立起了“又好又快”的新样板。经开区出台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标准,明确六条服务原则、十项服务规范,制定了服务企业事项清单,企业服务专员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包保全覆盖,2021年以来共为企业、项目协调解决问题900多个,在一次次排忧解难中,推动“项目攻坚”“双招双引”不断取得新成效。开展外贸企业“四送一服”走访调研活动,进厂房、入车间,实地了解企业的产品种类、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开展要素对接会、各类主题政策宣讲活动28场,发放相关政策材料1500余份,帮助25家外贸企业解决用工300余人。2021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安徽省“跨境电商供采对接安徽行”“双湾联动”跨境选品会等活动,目前,园区已开展跨境电商实绩企业5家。产城融合全面推进。启动金山产业(高铁)新城核心片区和金山湖区域征迁工作,加速银塘南路、印王路等17条配套道路的设计施工,完成金山湖、伍相湖、大金山山体等3座公园的初步设计,全面启动经开区“三甲”医院前期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成长山路、湖东路、湖西路、明珠路沿线绿化改造和环境提升,大金山常兴采石场生态修复,襄城河堤岸综合整治等。启动金山湖、伍相湖及其连通水系整治和环境提升项目,大金山山体生态修复、林相改造和防护项目的勘探、测量、可研、方案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红星中学整体搬迁、饮马湖综合整治、年查路改造等21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达111亿元。人才高地加速打造。坚持人才引领、人才兴区战略,深化人才引进重点工程、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2021年以来,获评省“特支计划”人才1名,积极引育高技能人才,新增3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选“名师带高徒”名师8名,获评省引才资助、奖补单位1个。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工程项目建设,人才公寓工程项目一期主要包括高端人才公寓和室内休闲中心等,目前正在进行生活及办公家具采购安装,计划于年底投入投用。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