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国资委实施6个方面10项举措,推动省属企业拓展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全省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实施6个方面10项举措挖潜扩岗稳就业
扩大用人规模,拓宽招聘渠道
2022年省属企业在年度招录计划的基础上,增加15%的招聘规模,并在招聘计划中安排不少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
举办“省属企业进高校”专场招聘会,联合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上门”服务,积极搭建人才“直通车”。
全面实行员工公开招聘,推行市场化招聘制度,招聘信息全部通过人才招聘平合、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官方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发布。
实行定向招聘,履行社会责任
按照援藏援疆、乡村振兴等要求,积极帮助有关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具备条件的企业定向投放岗位。积极帮助农民工就业,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
发挥省企优势,提供实习岗位
指导省属企业定期提供实习岗位,支持企业申报设立高校毕业生实习示范基地,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发放的实习补贴,在工资总额管理中予以倾斜。
落实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公平
省属企业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招聘的限制性条件,招聘公告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名资格条件,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增进人文关怀,保障员工待遇
工资总额增量向一线岗位和基层单位倾斜,鼓励企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新员工安家、交通、培训等建立津(补)贴制度,帮助新员工解决工作生活困难。
对延退离校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相应延长其报到接收时限,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档案传递、办理落户等事项。
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支持
督促各省属企业把促进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组织制定促就业工作的具体方案,分管负责同志抓落实,领导人员积极参与企业各类招聘活动。
省国资委对各省属企业2022年招录高校毕业生所需工资性支出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并将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省属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
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助力毕业生就业
6月14日上午,安徽省国资委、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安徽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夏季专场招聘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成功举行,线上招聘同步进行。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中,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等领导现场调研巡看并指导招聘工作。
本次招聘会是省国资委和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稳就业”有关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由安徽大学承办。全省99户国有企业参加现场招聘会,提供招聘岗位2639个。
其中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及子公司85户,提供岗位2376个;市属国有企业14户,提供岗位263个。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省内20余所高校2200多名毕业生报名参加现场招聘。据初步统计,参加现场招聘的省属企业累计收取简历2974份。
省国资委将以超常规力度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指导督促国有企业进一步挖潜扩岗,统筹做好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千方百计为我省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或见习岗位,为稳就业、保民生作出应有贡献。
创新探索打通人才就业“快速路”
实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云牵手”,打通人才就业稳岗“快速路”。近期,在皖北煤电集团,刚结束了“云招聘”“云面试”,并通过线上渠道为应聘成功者办理后续签约、入职手续。
该集团充分利用“云招聘”模式,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力度,在“云校招”“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安徽公共招聘网”“皖北煤电集团网”等平台相继开展网络招聘。截至目前,该集团共发布煤炭、化工、物流贸易等岗位需求38个,参加各类网络专场招聘会60余场,组织线上面试10余场,吸引200余名高校毕业生来集团工作。
“暖民心行动突出了就业这个最大民生。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在就业促进方面将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皖北煤电集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说道,“云招聘”通过电话、视频实现求职者与招聘方“隔空对话”,对于便捷招聘、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有积极作用。下一步,皖北煤电集团将进一步丰富“云招聘”场景,让“屏对屏”如同“面对面”,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而在近日举办的2022国资人才集团创新发展网络研讨会上,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作为省内首家人才集团,受邀参会。
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推进,组建发展人才集团成为国资优化布局的全新议题之一。2021年以来,芜湖市聚焦人才工作“主战场”出台“紫云英人才政策”。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以“紫云英人才计划”为牵引,通过举办“紫云英人才云上双选会”,面向全国百所高校大力招引智能家电、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人才。2021年,芜湖市共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4个、领军人才150人、高端人才1500人,吸纳3.3万名大学生在芜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