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铜陵乡村巨变,从农林印象到犁桥古镇,从铜陵凤丹到网红白姜,从白荡湖的碧波涟漪到义安区的家庭农场,一批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一项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十年间,擘画新的蓝图,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阔步前行,江北麦田,硕果累累,江南水乡,稻香四溢,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铺展。8月30日,“铜陵这十年”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安徽省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良书、铜陵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宏介绍了十八大以来铜陵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铜陵市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97个、市县级中心村177个、特色自然村28个,创建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5个、示范村80个,总投资约10.97亿元。义安区连续六年、枞阳县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郊区、铜官区美丽乡村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犁桥、群心、合兴、金塔村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铜陵市“农村文化墙展示活动项目”荣获公共文化建设政府最高奖——文化部“群星奖”。
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以“全省争一流,全国有影响”为标杆,按照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南片,突出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特色(凤丹)田园三大主题;江北片,融合自然风光(浮山)、历史文化(桐城派文化、东乡武术文化)、生态田园三大要素资源。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这十年,铜陵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逐步提速,通过聚焦主导产业、集聚生产要素、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已建成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规划面积合计66.73万亩,主导产业涵盖白姜、水稻、水产,入园龙头企业达75家,年产值合计近72亿元。园区不断汇集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内部兼并重组合并等方式,共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31家、市级258家,龙头企业发展更加活跃,企业实力逐渐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引领产业发展。各县区围绕白姜、白茶、稻米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了种植养殖、加工、研学、旅游、电商的“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义安区铜陵白姜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义安区铜陵白姜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3亿元。通过与沪苏浙地区加大产学研合作,加快贸易往来,加强品牌宣传,共建成白姜、白茶、稻米、凤丹、畜禽、水产等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9个,示范基地5个。“158”行动计划实施更加得力,农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有力。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通过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截至2021年底,铜陵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142个,实现年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下村全面清零,50万元以上强村60个、占比达16.5%,村均经营性收入达40.97万元。扎实推动农民增收,充足农民“钱袋子”,2021年铜陵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8992元,自2016年区划调整后,年均增长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