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发展“时间银行”需强化政策托底

2022-11-23 09:3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田双   

现在的你能否给未来的自己养老?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试点实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招募党员、楼道长、热心公益的低龄老人为志愿者,为孤寡、困难的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待这些志愿者老去后再由低龄老人为他们服务,形成“银铃”互助养老的风尚。早在2018年,“时间银行”就被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目前已陆续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开试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也渐趋走向社区常态化。

“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养老的公益模式,提供养老服务是核心。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4亿,养老服务提供存在普遍的短缺,特别是护理从业人员存在很大缺口。因此,鼓励年轻人特别是低龄老人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可以有效缓解供需短缺的矛盾,弥补养老专业化服务不足。同时,由于低龄老人有时间、有能力提供一定的养老服务,并有今后获得养老服务的需要与诉求,使得互助养老具有现实可行的内在动力,这正是多地推动“时间银行”试点的契合点。

然而,“时间银行”试点不能只是民间层面、小区范围内简单、零碎的公益试点,更应是着眼长远,纳入到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内通盘考虑,细化设计,给予“时间银行”公益模式必要的保障与政策托底。首先,应对“时间银行”的组织机构予以扶持,明确职责与权利,引导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不仅仅止于公益倡导。

其次,应对“时间银行”给予资金与政策扶持,如以县区为单位设立“时间银行”服务价值基金,对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技能,拓宽服务领域,鼓励志愿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融合一体化发展,提升统筹能力,理顺价值链条。

第三,细化服务价值认定、激励及“兑付”托底的机制,如按不同类型的服务设计价值标准,再通过服务时长进行折算、记账与支付,对于“时间银行”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志愿者可以折算成相应的货币价值,给予相应的奖励,可以自主购买养老服务;对于志愿者所需的养老服务,可优先从互助服务中获得,互助服务不能提供,由“时间银行”购买服务托底。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