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别把预制菜当成“隐秘菜”

2022-08-05 09:27:24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蕊   

近两年,预制菜站上“风口”,深受消费者追捧。然而对预制菜产生青睐的不止普通消费者,时至如今,部分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加工制作堂食、外卖甚至已然成为“潜规则”,但消费者对此却不知情。对此,中消协2日指出,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预制菜是一种好产品,既提升了餐饮企业上菜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还方便消费者及时就餐,另外衍生出预制菜产业。有机构分析指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未来3年至5年,该行业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元餐饮市场。然而,高速发展的预制菜市场也有遗憾。

遗憾的是,无论是外卖饮食还是餐馆堂食,端上桌的美味佳肴究竟是现炒现制,还是预制菜简单加热,餐饮企业对此保密,消费者一概不知。可能有消费者不在意吃的是否预制菜,但多数消费者希望得到真相,也希望吃到现炒现制的菜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餐馆之所以把预制菜当成“隐秘菜”进而遮遮掩掩,不外乎四个原因:其一,用预制菜冒充“现制菜”,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二,为了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现制菜”的喜好和需求,掩盖使用预制菜的真相;其三,“明厨亮灶”在餐饮行业实施不到位,消费者无法看到后厨加工过程;其四,缺乏针对性监督监管。

对于餐馆宣称“现制菜”,实为预制菜冒充的行为,应以涉嫌误导、欺诈,追究餐馆的法律责任。对于无法通过“明厨亮灶”看到后厨加热预制菜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明厨亮灶”消除监督死角。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各地市场监管者也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这都有望倒逼餐馆经营规范化透明化。另外,餐饮行业协会、外卖平台等,也要通过自律性规则,鼓励、引导、督促餐饮供应者公示是否使用预制菜。冯海宁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