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12年做出数本百万级畅销书

2022-06-10 09:02:5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教父》《面纱》《外婆的道歉信》《安德的游戏》《克苏鲁神话》……这些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作品,皆出自同一位编辑之手——吴涛。同时,他也是果麦文化几大事业部的总编辑之一。自2010年入行成为一名小小学徒起,12年间,吴涛始终专注于外版编辑工作。在他眼里,做书,其实就是在打造不同的世界。“读书的时候,你能够稍微脱离一下现实,在不同世界里扮演不同角色。”这听起来有点像是玩游戏,或是看电影,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在这二者中不断寻找着做书的灵感,以期为读者提供独一无二的阅读“沉浸感”。本着这个念头,从业期间,吴涛做出了不少百万级畅销书,虽然在他看来,这些书的畅销不在于他做对了什么,反而更多要归功于运气——书的运气。近些年突然大热起来的《面纱》便是很好的例子。

他觉得,在当下,如果编辑做的每本书都能卖出两三万册,就已是件相当成功的事了。

为一本书流泪,做书是件正经事

从小,吴涛就有三个爱好,打游戏,看动漫,还有读书。小学时,陈丹燕的一本儿童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给他留下了极深印象。只因这是他生来第一次被一个故事震撼到了,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看到最后流下了眼泪。

也是自那一刻起,“书”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故事的魅力,开始在吴涛心中成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我开始觉得书是有魔力的,认为与书相关的一切,都是正经事。”他随之开始在其他书中追寻这种相似的触动与沉浸感。等到了中学,时间已一脚跨进千禧年。自这一年开始,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涌入中国图书市场。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当在书店看到与此前书名风格迥异的《哈利·波特》《鸡皮疙瘩》等书,出于好奇,吴涛也拿起来一本看了看,没想便就此沉迷进去。

起先是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之后就是各类科幻小说。这些作品所呈现出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性,以及与国内文学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异国格调,都令他仿佛触及到了图书的另一面。而这也成了他大学时选择就读英语专业的唯一原因——能更便于阅读其他外国文学作品。

不过令人有些惊讶的是,2008年刚刚大学毕业,吴涛选择的第一份职业并不是出版,而是游戏。他在一家位于冰岛的游戏公司沉浮3年,最终还是抵不过做书这份“正经事”所带来的使命感,选择辞职,回国来到了一家民营图书公司。

责编《教父》,寻找自己的做书风格

因自学过日语,又是英语专业出身,吴涛几乎可谓顺遂地入了职,并在公司里从学徒做起。头两年,他懵懵懂懂地入了行,看过不少样书,逐一了解版代、权利人等是什么,还有做书的流程。当时他所习得的方法,就是图书封面的设计必须能够精准传递图书信息,打造出一本书的专属符号。凭借此,2013年,入职3年后,吴涛责编了自己在该公司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教父》三部曲。此前,《教父》在国内已出版近10个版本,同名改编电影也已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经典。如何将一部众所周知的故事赋予新魅力,以吸引读者来购买原著,是吴涛当时所面临的难题。

他想到的办法,是模仿电影风格,尽力把书打造得更具经典性与收藏感。主打方向比起情怀,他们更看重商业性,通过模仿电影碟片珍藏版的做法,他们设计了图书套壳,并以简约的黑白图像——一个身穿晚礼服的男人、手拿一枝玫瑰或一柄权杖,配以经典简约的中英文书名作为封面设计。

毫无疑问,这版《教父》最终赢得了市场的喝彩,销量突破百万,它也成为国内最后一版《教父》,经典就此成型,符号深入人心。但吴涛却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成就感。毕竟在他心里,还是更倾向于以偏外版、更为细腻的方式。

“没有别的做书的方法了吗?”疑问自此埋在了心里。那一年,吴涛28岁,未到而立之年,尚未找到自己的做书风格。

游戏、电影、动漫,从爱好汲取做书灵感

当时,他面试了一家游戏制作公司,不可避免提及上一份工作,对方颇感不可思议,“你之前居然是做出版的?”面试到最后一轮,游戏公司的老板都好奇考问他图书相关的各种专业问题。聊到最后,对方忍不住道,“我觉得你啊,还是特别喜欢图书行业,你应该回去。”吴涛当时听了,心里多少有些触动。

因缘际会,当天晚上,果麦文化就给吴涛打来了电话,向他递出了橄榄枝。《外婆的道歉信》是吴涛来到果麦文化后全权负责的第一部外版图书。书的文本质量毋庸置疑,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曾写下著名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但《外婆的道歉信》在当时的果麦文化内部并不看好。

吴涛冥思苦想:书名怎么做?封面怎么做?这二者向来是他做书最耗精力的环节,用他的话说,它们就是“一家游乐场的门面”。本着图书文本所带来的感受,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动漫风格,吴涛最终敲定图书封面底色为黄色,封面正中央,漫画绘制出一个小姑娘和一只小狗的背影,并肩而立。整体看去,这本书“像刚出炉的一盒巧克力”。

自此,吴涛终于渐渐摸清了自己的做书方式。他经常从爱看的图书、游戏、电影、动漫等题材中寻找选题灵感,甚至时常去研究游戏与电影的预告片,认为其中逻辑与图书封面、文案、书名等有异曲同工之处。之后他责编的《克苏鲁神话》系列的选题灵感,便来源于一部游戏——《血源诅咒》。“我喜欢克苏鲁,也了解那些喜欢克苏鲁的人到底想要什么。”发展至今,克苏鲁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吴涛认为这套书值得被打造成“经典”。甫一上市,“克苏鲁迷”们便一片欢呼雀跃,自2016年11月出版,“克苏鲁系列”已经出版4本,总销量突破100万册,新的一册也即将上市。

畅销看运气,找到自己的编辑之道

吴涛一度把自己做出不少畅销书的原因归结为运气,这并不是他谦虚,也不是避重就轻。2019年,他曾做过一本来自西班牙的畅销小说《风之影》,该书引入国内后,他对其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但最终该书销量十分惨淡。

对此,他以一个很有趣的角度来论证“是运气让图书畅销”的说法。吴涛说,“如果哪天《风之影》就这么火了,我是不是也会像今天介绍《克苏鲁神话》这样,告诉你我为这本书做过什么?”因而在他眼里,那些极力研究畅销书共同点、方法论的人,好像都进入了误区。他更希望每个编辑都能找到自己的“编辑之道”。

吴涛做书,极少追求社会潮流与热点趋势,也很少参考外国作品风向。他说,“当你一味追求热点,以后会走向虚无的。”与其如此,那还不如简单一点。若要吴涛选择自己12年编辑生涯中的一本代表作,有些出人意料的,他选择了毛姆的《面纱》,那本他初到果麦不久,被分派下来的一个项目。“它有最好的译者,最好的设计师,我赋予的人工痕迹相对来说比较少。”若要形容,可能用“浑然天成”再合适不过。吴涛认为它是完美的。

说起来,他虽在意装帧设计、编辑排版……但大多只为呈现书中的内容与风格,包括译文在内,他都希望这本漂洋过海而来的书,能在国内读者眼前绽放出具有异国风情的花,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打造出一个世界”。

面对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读者的阅读习惯、需求等,也都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吴涛所找到的应对方法,一是把书做得不只是一本书,让其具有收藏价值,二是这本书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引导性。如今再看,从业12年,当初那个刚入行的小学徒,如今已成长、蜕变成一名上市出版公司的总编辑。但对他而言,身份的转变,不代表其编辑生涯的结束。现在,他依然在做书。

据《出版商务周报》 程雪宏/文

上一篇:爸爸的爱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