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多少“星”事触心弦

2022-06-07 11:16:3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再过几天就是星报30周岁生日,也是我在这个大家庭的第20个年头。20年了,7000多个夜班,蓦然回首,心中满是感动、感激和感慨。

感动

在星报的这20年,我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事,见过来来往往很多人,大多已经淡忘,然而有些事有些人却始终印在脑海,挥之不去,日久弥新。不为别的,就为那份敬佩与感动。

还记得那位叫张敏的热线记者,黝黑的皮肤、瘦弱的身材,虽然其貌不扬,却在我心中形象高大。他整天风风火火的样子,像个“拼命三郎”,他是我见过的最敬业的记者。为了抢新闻,他常常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蹲守在各种角落;采访结束后火急火燎赶回报社,蹲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凌晨4点的合肥是什么样子?”那时的张敏可能最有发言权,黝黑的脸上写满的是敬业和激情,这是他离开报社多年仍然留在我记忆中的原因。

报社第一任总编刘总是星报的功臣,为报社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退休后,他在报社的恳请下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70多岁的老人和年轻人摸爬滚打在一起,每天都是忙到深夜,这一干就是几年的夜班。这种干劲和激情几个人能比得上?在我眼里,他就是掌舵人,把握着星报前进的方向,使其行稳致远。他不仅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了我们,从他身上,我们还学到了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所有与其共事的夜班编辑的最大收获,也是我最受感动的地方。

让我热血沸腾的还有那些年的两会报道。为了让星报两会报道别具一格、出新出彩,报社每次都是派出最强阵容,前方报道团队想尽办法抓独家、抓重磅,后方编辑则将记者采写的每一篇稿件精心组织安排,将两会报道做成佳肴盛宴呈现给读者。大家齐心协力,激情满怀,虽然每天忙到深夜,但没人有怨言,那种冲天干劲至今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

感激

星报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所以始终充满着温暖和希望。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因此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离开了星报却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着作用。和这些人才相比我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对星报我依然有着同样的感激之情,因为星报是我赖以生存的平台,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工作的技能,而且学到了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他是我在夜班编辑岗位上一干20年矢志不渝的动力。最重要的是,星报给了我以前想都未曾想过的荣誉:终生星级编辑、集团劳动模范……面对这些,仔细想来,总觉得自己受之有愧,唯有感激,唯有不忘初心、加倍努力,才能无愧星报给予的这些荣誉。

感慨

常言道:三十而立。走过30年的风风雨雨,从行业报到都市报;从最初的寥寥4版的安徽市场报到如今的市场星报、安徽画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移动端、官方微信微博、星视频等“六位一体”的星报融媒体传播矩阵。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开拓创新,昔日的小树苗成了参天大树,如今的市场星报不仅在全国媒体行业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树立了良好的报业形象。“中国报业创新项目奖”“中国都市报品牌创新力10强”“十大传播力都市报”……星报收获的荣誉一个接一个,但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为星报骄傲也为星报自豪。

眼下纸媒的寒冬依然料峭刺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加剧了我们的困境,但星报却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地活着。“传播市场信息,振兴安徽经济”,27年前,领导们的殷殷嘱托依然挂在墙上更记在我们心里,这是星报的初心,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30年来,星报走出了很多人,但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却从未曾离开,有了这种精神,星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过不了的险滩。工资少了,活多了,这些都是事实,可此刻牢骚满腹只能使我们意志消沉队伍涣散,我们唯有团结一心、同舟共济、齐心拼搏。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坚信勤劳敬业的星报人一定会走出眼下的困境,寒冬终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愿星报未来辉煌灿烂!蔡富根

上一篇:我在星报这些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