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四季时蔬丰富,所谓的野菜一直都是当杂草,只在饥荒年才会采些充饥。说到野菜,你可能会想起香椿、榆钱,以前的小学课本就讲这些是美味野菜。这两种野菜在潮汕好像没见过。但潮汕也有野生的荠菜,有点苦味,没北方的好吃,所以广东吃野荠菜的人很少。
荠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开白花,果实为短角果。茎叶嫩时可吃,全草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呢!荠菜里含了粗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c、钙、蛋白质相对含的高。故有俗语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一说。
听母亲讲,她小时候饥荒时也要摘些荠菜和米熬成荠菜粥填饱肚子。后来,听说北方的荠菜饺子是饺子界中翘楚,味道鲜美无比,可惜我没吃过。我在北京安家后,孩子们生在这,也爱吃这里的东西。万大哥送过我一些荠菜,让我回去包饺子,还说到荠菜饺子是他家老爷子最爱吃的,他家到爷爷这一辈家道中落,爷爷逃荒到山西当兵打鬼子英勇牺牲,剩下奶奶和父亲两人孤儿寡母成为贫穷人家。每年仲春时节,奶奶就带领着孩子到野外去挖荠菜、摘树叶、寻觅各种能吃的野菜,加上杂粮薯片当主食用。我把水灵灵的荠菜带回家后,阿姨一棵一棵仔细挑拣,冲洗干净后扔进开水锅里烫一下,捞出来,剁碎,和肉馅、姜葱未搅拌在一起,放少许盐,用来包饺子,全家人都爱吃,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呢。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每年的阳春三月野菜香时,春天的荠菜清香鲜美,隔三差五买一些荠菜来,挑一些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炒食也行,老一点的就拿来包饺子。等有机会时,我也带着孩子亲自去田野里挖荠菜,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
现如今,吃荠菜却是品尝一种珍馐,因为荠菜的价值被很多人发现,不仅仅美味而且营养药用价值都很高。所以近几年,荠菜也变成餐桌的美味佳肴呢。荠菜入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邶风·谷风》篇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足以证明人们食用荠菜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人早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如大文豪苏轼、爱国诗人陆游、南宋词人辛弃疾以及齐人卞伯玉等人都有写过赞美荠菜的诗词。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在溪头荠菜花。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品味这些古诗词,字里行间仿佛飘袅而出一股浓浓的荠菜香,陶醉的不仅仅是我的味蕾,还有一颗奢望品尝荠菜的心。
北京 林钊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