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天气预报话往昔 

2022-02-23 09:02:26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世纪七十年代,天气预报是广播的一大功能。当时,每个村子都有广播。大一点村子,装着几个。我村小,就一个,在堂楼门口。每晚将近九点,播音快结束时,广播便发出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现在是天气预报节目:明天天气……因天气关系到每户农事和生活安排,天气预报成了大人们最关注的内容。吃完晚饭,他们早早坐在堂楼门口。一边聊天,一边等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一结束,便纷纷回家睡觉。

有时,大人因事脱不开,会叫上孩子,让他们充当天气预报的耳朵。孩子如能准时跑进家,将听到的鹦鹉学舌复述一遍,定会受到赞赏。但很多情况是孩子前面听了,过后便忘记;或是被一时玩性所迷,在外面玩了一会。等到回家时,面对大人瞪起的眼睛,才想起要完成的任务来。结果,结结巴巴,竟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时,大人会无奈地叹了口气,不顾夜将深,匆匆到邻居家去了。身后,飘来一句话,直扎孩子的心:“做事那么不靠谱!你什么时候懂事?”

因天气预报技术落后,预报不准的也不少。有时,预报下雨的,到第二天是阳光普照。而有雨的,却早早地被说成晴天。为此,村人大受其害。傍晚栽了番薯苗,听了一句“晚上有雨”,便不再浇水。结果,晚上皓月当空,到了第二天,番薯苗全被火辣的太阳晒死了。说是晴的,大人放心地将稻谷、衣服晒在外面,却遭遇了倾盆大雨。等干活在外的人匆匆赶回,东西变成全湿。

既然广播里的天气预报有时不大靠谱,村人会把它与某些能人的通天预测结合起来。据说,邻村陈木林和前庄的朱明嫂就是这样的能人。为此,流行了两句顺口溜:“天公晴勿晴,问问里村陈木林;天公落否落,问问前庄朱明嫂。”陈木林的奇闻异事,流传下来已经不多。只是听说他会奇门遁甲:早上出门前骑在门槛上,静思一会,就能算出天气是晴还是雨。那时,每天早上,问他天气的人络绎不绝;出外干活时,人们总要留意他有没有带雨具……

至于朱明嫂,人们较为熟悉。虽不识字,但为人热情,有求必应。当然提供的天气消息也很多。至于如何预测天气,她很坦率地说,她家孩子多,一有空就要搓苎麻缝鞋底。如是鞋底布很柔韧,用锥子钻时很费劲,那么天十有八九要下雨。“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看来,在聪明的朱明嫂这里,天气预报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至于陈木林和朱明嫂的预报有多准,信者说比广播靠谱,不信者说不如广播,似乎没有统一的口径。四十年天翻地覆。如今,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播报途径也增加了很多。在老家,播送天气预报的广播早已绝迹,为天气预报去问陈木林和朱明嫂之类的事也该绝迹了吧!

浙江浦江 朱耀照

上一篇:《诗经》与疫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