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强势来袭,自西向东横扫我国大部地区,安徽多地也受到影响。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大部地区气温将暴跌。此次寒潮不仅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风力大,还将伴有雨雪天气。面对降温剧烈且风力较大,我们该如何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寒潮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伤害呢?一起来看本期健康周刊带来的提醒。
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指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此次寒潮,中东部大部气温下降8℃至14℃,局地降温幅度16℃以上,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有5至7级偏北风,阵风8至10级。
寒潮有哪些影响?
1.寒潮过境时会伴随大风、暴雪等强烈天气,导致暴风雪灾害的发生。
2.寒潮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最大。它带来的强降温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时,就会使农作物发生冻害。
3.寒潮和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天气会造成低能见度、地表结冰和路面积雪上冻等情况,对公路、铁路、民航、海运和海上作业产生严重影响。
4.寒潮引发的冻雨天气会造成电线上积满雨凇,致使供电线路和通信线路中断。
5.寒潮引发的强降温易造成人体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季防寒知识知多少
1.多吃温润益肾的食物
冬季寒冷,身体的排泄主要是靠尿液,因此我们应该多吃温润益肾的食物(例如羊肉、鸡肉、枸杞、黑木耳等),以养肾气。
2.多晒太阳
有人说冬季是一个萧瑟的季节,容易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冬季,大多数的草木已经进入“冬眠”状态,日照时间短,天气寒冷,所以我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来增强身体对钙的吸收。
3.多做温和有氧运动
也许因为冬季的寒冷,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舍弃户外活动而选择待在温暖如春的室内,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户外活动。其实这样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就算天气比较寒冷,我们也应该多做些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打太极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从而调动身体机能达到很好的御寒效果。
寒潮来袭怎么办?
1.人员要注意防寒保暖;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
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5.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6.对室外水管采取防冻措施,防止水管冻裂。一旦遭遇灾害,及时报警,积极相互救助。
要警惕这6类疾病
1.感冒。风寒感冒是冬季最常见的感冒类型,多由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此时要适度增加衣物,多饮温开水,饮食有节。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胃病。天冷的冬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溃疡病人在寒冷的冬天,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消极低落;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应注意腹部保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胃肠粘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3.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冬季常见的疾病,主因是天气寒冷,加之频繁洗澡。治疗这类单纯性皮肤干燥的关键是保持皮肤湿润。一方面要多喝水以维持肌肤的水润度;另一方面要注重皮肤的外在保养,可擦拭合适的护肤品。同时,减少洗澡次数也可保留皮肤上的保护性油脂,防止皮肤干燥。
4.关节炎。由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都会特别注意保暖,以防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
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多穿衣物;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
此外,还要合理饮食,减少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禽肉、豆类等富含嘌呤的食物。
5.心脑血管病。近期也是高血压病发作的第一高峰期。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少食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清晨去厕所时,大便时间不能太长;保持良好心情,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6.抑郁症。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万物逐渐萧条,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产生伤感忧郁之情。因此,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冬季养生不可或缺的内容。
推荐一款御寒美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
主要功效: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推荐理由:大寒节气汤水
材料:当归10g、羊肉500g、生姜15g、陈皮1角(3~4人量)。
烹调方法:
羊肉洗净切块,汆水去掉血污,当归、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在瓦煲中放入清水2L,把以上药材和食物全部放入煲中,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继续煲1小时,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食盐、料酒调味食用。